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06|回复: 15

当涂:安徽经济第一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0 20: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不见经传的当涂县在皖南马鞍山东面, 目前已经位居安徽经济第一强县. 当涂是安徽省为数不多的吴语县. 充分证明吴文化之优越.
另外,南京的吴语县高淳,私营经济也很发达,南京农村第一富裕村就在高淳.别墅化的村庄已经成为一个南京郊区旅游点.
发表于 2006-8-20 22: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述即可,也可以介绍一下当地风情,“充分证明吴文化之优越”就免了.
这种说法太有争议。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0: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发表于 2006-8-23 08: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越文化比江北文化优越么证据太多了,简直就是铁证如山。江北人想翻案?谈也覅谈!
发表于 2006-8-23 08: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高淳当涂那些烂货实在不值一提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请把胸怀放宽大!
对吴越同胞也放尊重点.
发表于 2006-8-23 11: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江浙人没有共同利益的根本不是吴越人,更谈不上“同胞”。要别人尊重么也要自己先拿点值得别人尊重的东西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南郊山房主人 于 2006-8-23 11:2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8-23 14: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一个东北佬就少在这里YY了, 这里没有你什么事情.
发表于 2006-8-23 1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没事放空枪,很无聊.
发点有实际意义的帖子.
发表于 2006-8-24 01: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厨国人不放空枪他们就不是厨国人了,呵呵。此地好像被刷了么?
发表于 2006-8-24 0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顶楼这样的么不适合做版主。这人好像碰到不同意见就只会骂人了,而且歧视江北人,给江北人攻击我们提供借口么。出口成脏么无非就是告诉别人这个人没文化没素质罢了,除此以外我看不出这种行为有任何意义。http://wu-chinese.com/bbs/viewthread.php?tid=1023&highlight=

偶就不一样了么,专门去考证江北人的种种邪恶么,江北人在大量事实面前骂人只能是说明江北人没文化没素质么,呵呵。老实说一句,如果顶楼是江北人的话偶早就羞辱他了,哪还会跟他心平气和的讲道理。看看我在pkucn怎么修理江北人的就知道了。

[ 本帖最后由 南郊山房主人 于 2006-8-24 01:5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2: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装了你. 人人都知道你什么玩意.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2: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6-8-23 17:01 发表
不要没事放空枪,很无聊.
发点有实际意义的帖子.

你不觉得这厮老咬着我不放吗? 他唯一目的是要把我从这里赶走. 讲老实话我都懒得理他.
发表于 2006-8-25 0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上这个仁兄的文化素质也只能是下三滥的腔调了,而且我看这种人的素质也没有提高的余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怀疑,文化素质一定掼你3条马路.
发表于 2007-3-6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地理位置与建制沿革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流出省界处的东岸,介于东经118°21´38"~118°52´44"与北纬31°17´26"~31°36´05"之间。南连芜湖市、芜湖县、宣州市,北接马鞍山市,由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苏省南京市的江宁县、溧水县、高淳县毗邻,西面是长江,隔江与本省的和县相望。全县面积1400平方公里,人口59万(20世纪80年代中期)。辖31个乡镇(现合并为14个乡镇),县政府驻城关镇(现更名为姑孰镇)。
由于长江在当涂境内作南北流向,当涂也就处于长江下游的东岸,即古代所谓“江左”。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就在与马鞍山市(原属当涂)隔江相对的和县。县境东北部和中部为丘陵地带,其余大部分为河渠纵横、地势低平的圩区。境内山有青山(山麓有李白墓)、横山、白纻山(古代著名的《白纻歌》即与此山有关)、龙山(为晋代孟嘉落帽处)、东梁山(与隔江的西梁山合称为天门山,李白有《望天门山》诗咏此。现已划归芜湖市)、翠螺山(古称牛渚矶,李白有《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今称之为采石矶,现已划归马鞍山市),水有长江、姑溪河、青山河,石臼湖(与溧水、高淳共有)、丹阳湖(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围垦,十年之后该湖已荡然无存),圩田有著名的大官圩,山青水秀,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当涂县历史悠久。古属扬州地,为“吴头楚尾”, 春秋战国先后为越、楚属地。秦置丹阳县(治所在今县城东北50里的小丹阳镇),先后隶属于会稽郡、鄣郡。西汉时先后隶属于荆国、吴国、江都国、丹阳国。国除后隶属于丹阳郡(黄梅戏《天仙配》董永“家住丹阳”即此),直至隋时。晋在丹阳县分置于湖县,隋又在此侨置当涂县,治姑孰镇,并废丹阳县。当涂县从此取代丹阳县,一直相沿至今(现江苏丹阳县前身为曲阿县,唐改相沿至今。原丹阳县治所改丹阳镇,分属安徽当涂县和江苏江宁县)。当涂县隋代属蒋州,唐代先后属宣州、升州,五代属江宁府,宋属太平州,元属太平路,明清属太平府,民国初属芜湖道。建国后当涂县曾先后属芜湖地区和宣城地区。20世纪50年代析采石、慈湖、濮塘、向山等几个乡镇建立马鞍山市,80年代析大桥乡归芜湖市。现属马鞍山市(该市为全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当涂县控长江之要津,扼金陵之咽喉,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重要的战役。春秋时吴楚之战多次在当涂境内发生战事,东晋南朝数次战乱也都以当涂为争夺要地。以后隋伐陈,宋伐南唐,南宋虞允文败金主完颜亮,明将花云战陈友谅(京剧《战太平》即讲述此事),诸战事均发生在当涂境内。近现代战争如太平军、北伐军、解放军渡江战役都多次在当涂发生激战。可以说,当涂的地理位置使之注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成为自古以来人口迁徙的重要津渡和留居地。
二、人口迁徙与语言融合
从周边方言分布来看,当涂县西面和北面与江淮官话区接壤,东面和南面是吴语区(宣州话)毗邻,当涂县就处在官话和吴语的交会点上。从县内方言分布上看,县境以东北-西南划线,可分为三个方言带,西北沿江一带是江淮官话,东南濒石臼湖一带是吴语宣州话,中间则是一条宽阔的官话吴语夹杂的过渡带。由西北往东南,吴语特征越来越显著。本县的土著方言是应当是吴语宣州话,江淮官话是由北方移植过来的。
当涂方言的复杂性与历史上民族的融合和人口的迁徙不无关系。当涂境内较大的人口迁徙有4次。
1、越人故土,楚人杂居
古代最初居住在当涂县境内的应是古越人。据《史记》记载,周夷王时楚国熊绎之玄孙熊渠曾兴兵伐扬粤,并将此地封给自己的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后来因害怕周厉王的讨伐,又去王号而称麋侯。据今人蒙文通考证,越章王的国都丹阳就在今当涂境内,疑即现在的丹阳镇。执疵后来做了楚王,即熊延。后来越人又夺回了这块土地,《越绝书》载越有麋王,当即故楚麋侯所居之地后入于越,越以封其子弟,沿其旧名称麋王。楚怀王时,楚国又乘越国内讧灭掉了麋王之国,楚考烈王时将它封给了春申君黄歇。秦灭楚后,秦始皇徙越人于此,置鄣郡。鄣者,章也,是鄣郡为古越章王地无疑也。汉武帝更名为丹阳郡,是仍其旧名也。据上可知,当涂境内先后反复为越人楚人之地,吴越同族,越人之语及古之吴语,是一种为楚人所不通语言,有《越人歌》为证(见《说苑.善说》)。因此在先秦,处于“吴头楚尾”的当涂显然为越楚两个民族的杂居之地,越人是土著,楚人是外来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肯定是存在着的。当涂境内的越人一直到三国孙权时还存在,当时被称为“山越”。可以说,在晋代以前,当涂方言虽然经历了楚语的冲击,但基本上还是以吴(越)语为主。
2、北人南迁,侨县安置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导致“五胡乱华”,西晋沦亡,荆豫二州淮河以北的南阳郡、汝南郡等,相继沦入胡人之手。东晋初建,在晋元帝、晋成帝时(公元四世纪初叶),北方沦陷区的豪族携其妻子邑人,纷纷避乱南渡,于江东傍江物产丰美处侨居,仍以原籍郡县称呼其新居之地,后遂形成一大批侨置郡县。当涂为津渡要地,西临大江,东届茅山,北毗秣陵,南至中江(今芜湖县境),地域辽阔,水土尤宜,又离东晋都城建业不远,因此一时间当涂境内涌入了北方各地大量侨民,其中以湖北、淮北之民为多。当时在当涂境内侨置的郡县,计有豫州之当涂县、荆州江夏郡之新市县、南阳郡之博望县和湖阳县等。东晋建国之初侨置的郡县,大都在后来的几次“土断”中裁撤。博望、新市、湖阳等侨置县也在其列。作为县制是撤销了,但作为邑名则保留了下来。现在当涂东南沿丹阳湖、石臼湖一带尚有博望镇、新市乡、湖阳乡,这些乡镇名称应当就是当年的那些侨置郡县的孑遗。今当涂境内的博望镇有一历史悠久的铁作副业,其技术当系由南阳士民携来,按《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宛……有工官、铁官”,《寰宇通志》也谓“南阳、内乡、汝州,并出铁,俱有冶。” 这也是当时人口迁徙的一个间接的佐证。这些迁徙而来的北方士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方言,与当地的吴语相融汇,这大概就是现在当涂境内吴语的雏形了。
3、北地战乱,流民留居
到了唐代,尤其是从安史之乱开始,中间经历黄巢起义,一直到五代十国,北方中原地区战乱不已,许多北方士民纷纷到江南避祸。史载“两京蹂于胡骑,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时荐绅先生,多游寓于江南”,真是“避地衣冠尽向南”(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然而最大的移民浪潮还是北宋覆亡宋室南渡之时,这次人口南迁始于靖康元年(1126年),一直持续到南宋灭亡(1279年)。由于境内围垦造田的土地较多,当涂再一次成为这些流民留居的首选之地。
4、兵连祸接,外人填之
最近的一次移民在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战争(本地人俗称之“长毛之乱”)之后。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当涂作为外辅乃重要战场。当时战事持续11年之久,经过太平军与湘军拉锯式的争夺战,兵燹、灾荒与疾疫继作,当涂境内人口锐减。战乱平定之后,一些与军队有关联的外籍人(以湖南湖北人为多)定居当涂(笔者的外祖父即随湘军入驻的湖南人)。光绪年间,外籍人口迁入垦荒,江北和县、无为县的农民流入较多,现今江心乡、西河乡的人口即为此次移民的后裔(当地人一律称之为“江北佬”)。此外,当涂水域面积较多,渔民多来自下江扬州地区,搞运输的船民多来自本省桐城地区(当地人一律称之为“船上佬”)。此次移民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当涂境内移民较多除了历史的因素而外,主要还是由于这里安置移民的外部条件较好,即滩涂较多便于垦殖,移民很容易找到寄居之地。据《当涂县志》记载,先秦时,当涂境内大部分地区还被长江和丹阳湖淹没,且古中江由此沟通吴楚,《汉书.地理志》载:“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只有西北地区(即今薛丹博地区)有陆地,这就是西周时楚国越章王定都丹阳之地。两汉至三国时期滩涂淤积加剧,长江浅滩淤积成陆地,丹阳湖由于中江淤塞泥沙沉积,围垦造田。史载三国吴黄武元年(222)筑姑孰城,可见当时沿江一带已有移民长期居住。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丹阳都尉筑丹阳湖田作浦里塘,这是关于大官圩围垦的最早的记载,这些垦区无疑给后来的永嘉移民提供了绝好的移居地。不过永嘉后侨置的郡县仍集中于薛丹博一带高地,说明当初围垦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丹阳湖围垦的鼎盛期为唐宋时期,史载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当涂知县率众筑长堤将54个小圩联并为大官圩,这与外来移民加剧不无关系。现今的江心乡至少在清初就已从长江中浮出水面,史载清同治四年(1865)始筑江心洲大圩。现今的西河乡一带是在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1923~1925)由路西湖、青山湖围垦而成。对丹阳湖的围垦是从民国十八年(1929)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逐步完成的,1971年在丹阳湖围筑南、北圩标志着这个大湖最终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所有的这些围垦,一直给外来移民提供着理想的留居之所,这也是造成现在当涂境内方言复杂的根本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22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