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91|回复: 3

常州3人谈:方言是桥还是墙?什么时候说常州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0 15: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网5月28日讯

  最近,有网友发布“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常州市民也开始了热烈地讨论。那么,作为日常生活中沟通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我们是如何运用的呢?常州话还有谁在说?在什么时候说得最多?它究竟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你在什么时候说常州话?

  主持人:在家里、在公共场合,你和亲友说常州话还是普通话?

  邹海楠:在家里,我与父母、亲戚还是用常州话交流。在公共场合与亲友也都是用常州话交流。但是,我与孩子在家里交流都是用普通话。

  主持人:在家里,你们夫妻之间交流是用常州话,但为什么与孩子之间交流却用常州话呢?

  邹海楠:也说不清究竟是为什么,似乎从开始教她说话开始,就一直是普通话。没有特意选择,顺其自然地就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平时我们一直在接触普通话,无论是看电视、听广播等等,甚至我跟孩子对着书本讲故事,几乎都是在用普通话。或许因为家长一直是处于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的状态,所以一直在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

  虞新华:这种情况很多。不仅仅像小邹这样普通话讲得比较好的家长如此,一些普通话根本讲不好的老人,也在用“洋泾浜”的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这些老人因为知道学校里有规定,一定要用普通话,所以在家里也有意识地与孩子讲普通话。这种情况在公园里也经常看到,一个老人带着孩子,一句话里夹着常州话和普通话在与孩子交流。

  俞明智:这个情况,我们有切身体会。我爱人是宜兴人,虽然我与我爱人之间一般还是以普通话交流,也经常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但是,我们还是有时会刻意地用常州话与孩子交流。我们觉得,会说常州话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承。

4 M1 V4 E9 {, {- [
" ^) `/ u9 M$ X+ C% P. G3 Y) i* o

; W- u+ X1 q2 D8 o; O. J$ M 该贴已经同步到 吴人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5: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从日常接触来看,说常州话的人少了吗?
: j/ S) y0 V' l) E1 \$ p( a( p, S7 ]$ H$ O: W
  俞明智: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几十年前,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用方言交流已经足够了,普通话就不会占到主导地位。现在由于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用常州话交流会有很多不方便,客观上推动了普通话的运用。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占到主导地位,常州话已经退居其次了。
: {: E" I9 T0 X! R  _
7 Q' S% W, e: S0 Q5 [0 w6 D  虞新华:事实上,方言是长期普遍存在的,使用的人群未必会变多或变少。常州本地人还是会长期使用常州话交流。很多外地人到了常州工作一两年后,也开始主动学习常州话。一方面为了生活的方便,与常州当地人更亲切地交流,另一方面,也方便工作。有一些单位的招聘要求就是要会说常州话。一些特别岗位,因为要接触当地人,尤其是需要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就需要用当地方言交流。
# T) ?( n  X2 [/ P2 l" e8 _* S4 N6 u  E7 K5 V
  邹海楠:我的女儿以前虽然不会说常州话,但上了高中以后,反而要求我们教她说常州话,主动与我们用常州话交流。她觉得现在能说常州话还是比较特别的,是种很有个性的表现,特别是觉得自己上了大学以后如果不会说常州话,就与其他城市的同学没有差别。2 j/ x# Z) V7 e1 O2 ]' h

$ M: Q4 o  ~7 w, [" {  虞新华:人总是会找寻自己语言的归属感,这更是一种人的归属感。尤其是离乡背井的人,方言就是承载思乡情怀的重要符号。
( U9 X' U$ @$ z* @$ B" J! J7 C# V6 q5 }% C: Y# T: n1 W
  主持人:方言和普通话在交流沟通中,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分工,人们已经在心目中为这两种话找到了各自存在的位置。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是“方言存在”的现实基础,人们在一次具体的沟通过程中,无论是选择方言还是选择共同语,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不同的功能需要,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得最好的交际沟通效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5: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你和陌生人打招呼、问个事,用常州话还是普通话开始?6 ?; q9 W# ?" a- e( A: ?

$ ^- d2 Z7 R4 ^, ^  虞新华:选择交流语言还是要分情况的,如果都是常州人在一起,自然而然都是用常州话交流,如果与外地人在一起交流,还是用普通话。
6 n+ Y3 p$ @4 i
5 g& M: |) t2 k% g: k  俞明智: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与会说常州话的人在一起,几乎都是用常州话交流,这样大家聊起来会很亲切。而在一些正式场合,比如会议、座谈时,还是用普通话交流。尤其是打电话给陌生人的时候,一般都是普通话。
, k; ]7 w7 M( h# |1 d: g4 `% s- r1 v, u% J0 B% u) f# T
  邹海楠:这个是有前提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交流对象是不是会说常州话,即使在非正式场合,大家最先可能还是先讲普通话。然后,其中有一个人说了一句常州话,那才会逐渐用常州话慢慢聊起来。, R0 Y0 u% s: l

, r: y+ t! I% \, J) c  俞明智:回想我们小时候,好像只有在学校上课时用普通话,只要一下课,或者与外界交流,几乎都是用常州话。特别是在外面买东西的时候,用常州话感觉别人就不会故意把价格抬高,不会被欺生。什么原因让你们来选择交流的语言?
5 D  A& Y1 O& k! k0 g+ z3 {# O* j/ j; }5 x7 S# K) H
  主持人:没有规定要求平时与陌生人交流时一定要用普通话,为什么还是有先说普通话的情况?
, X+ J5 G5 w' i
# @* C, h' `' ?- u4 U8 K  虞新华:用普通话的场合一般还是会有规定的,比如在学校,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都要求用普通话交流,特别是作报告的时候。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要求公务员广泛学习普通话。现在服务行业也要求用普通话交流。所以,用普通话交流与人从事职业有很大关系。普通市民,特别是年纪大的市民,也未必就用普通话打招呼,还是很习惯用常州话打招呼。
2 _  U( G6 b+ k9 L- p1 Q' B9 }
  邹海楠:现在很多人也是由于长期在工作单位说普通话,特别是一些窗口单位,养成了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还有,当外来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的时候,普通话使用就越来越频繁。当家庭成员中有一名不是常州人,夫妻之间交流几乎都是普通话。尤其是相对年轻的人,他们更容易在普通话与常州话之间转变,没有任何障碍。而年纪大的人,就有一定困难,可能更倾向于用常州话交流。/ U" s  c$ ~* {' F8 O6 ?, s

2 x  \3 R9 v; a  俞明智:我们用哪种语言交流,与交流时的心情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激动的时候,方言就会不经意地冒出来。
8 H0 i" `- F$ c/ q; y2 I- E; M9 _. C6 W4 L' R
  虞新华:这个也是由于用哪种语言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事情,你用方言很难把意思表达出来,于是就选择用普通话;相反,你会选择用方言表达。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夹着常州话讲普通话,或者夹着普通话讲常州话。一般人还是喜欢用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来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5: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持人:还有哪种情况你选择用方言交流?
* W% L3 h. s8 s8 R! m/ p  [( ]- U# X$ K4 C5 X2 z
  邹海楠:在外地旅游的时候。我们同行的人还是会选择用常州话交流。因为我们担心,我们对当地某件事某个人的议论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用常州话会比较安全,比较方便。万一我们的语言中有不当的话,对方也听不懂。
) e* i' S# R$ p) j
5 f4 }( H& T# \; u* u6 y  主持人:在用常州话交流时,最愉悦的是什么时候?2 N% d# C( }  a- k
* ?! }* K2 G4 {0 \8 E/ o
  邹海楠:我们在与亲友、同学用QQ交流时,很喜欢用常州话的谐音字来打字,比如“嗲咯”来表示“什么”。还比如在唱卡拉OK的时候,我们用常州话来唱。就是当这些方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的时候,我们感觉最愉悦。' k8 W3 T2 N  ~9 j" G

  @0 J- Q4 s: B( \  俞明智:当我们在基层工作时,与年纪大的常州人用常州话交流,感觉就会特别亲切,很好沟通,办事就特别顺利,自然轻松愉悦。  o: R0 b, }5 g7 I

0 H3 v1 L; T- ]! i8 q% V+ q9 g  主持人:在用常州话交流时,最尴尬的是什么事?
5 f( x9 B& o2 W3 k
& x! H! d* F& H2 o. d  邹海楠:我以前的两个同事,他们曾经发生的一件事让人啼笑皆非。他们是单位财务处的,一次年底查报表,外地同事问常州同事,“有一张出错报表去哪里了?”常州同事随口就用常州话回答,“我擐落咾嗹。”结果外地同事听成了“换掉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常州同事才跟他解释,不是换了,是丢了,不可能找到了。用常州话交流的人变少了吗?
6 d% M& s: D% t% I# g0 h& n: w. Y1 X. ]0 g
  主持人:你的身边有没有出现过有的人特别有用某种语言的优越感,有没有语言歧视?
' X. ?1 {0 L( N. w$ K( G/ s/ ~4 f3 n+ S
  虞新华:在上海、广东等地,他们的方言意识比较强,有的人认为,说方言能显示自己的身份。或许还有原因是,上海话和广东话在全国的认同率很高,识别度也非常高。当然这也未必就是歧视。不过,我们常州人还是很开放的,表现得比较豁达和包容,很愿意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 A! G% ^; h! I6 z/ B7 R! d: U! F* H) c: ?+ d
  邹海楠:这个不仅是不同方言之间,还在一种方言内部,由于区域不用,口音不同,影响也不一样。我小时候是在茶山长大,那时的城门是在现在的同济桥位置,城门内与城门外讲的话就不一样。城门外讲的话被称之为乡下话,我外婆家在城里,讲的话就是城里话。我在初中以前,周围的同学讲的话都一样,没有不同的感觉。到了高中以后,我们班就两个人讲的是一样的话,一个是我,另一个是我的小学同学。就我们俩讲的是所谓的乡下话。那个时候其实我们是很纠结的,导致不会在学校讲自己那种所谓的乡下话,就讲普通话。所以即使同样是讲常州话,别人对你的感觉还是不同。虽然谈不上歧视,但总感觉与别人不一样而别扭。! j; a/ t5 B+ h7 x. X7 z

* j  r" G: g: }: U9 v3 X1 m. [  俞明智: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实力差异。谁的实力更雄厚,谁就能掌握话语权,其他方就要配合使用这一方的语言。比如一方要吸引投资,那就需要主动学习对方的语言,这样沟通交流才显得有诚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