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45|回复: 5

中文圣经版本比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8 14: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期文章索引
轉寄給朋友
回首頁
◆中文聖經版本比較◆
作者:[email=virginia「@」fhl.net]lk[/email]
前言作『約拿書』解經研究,課程規定以中希英版本(原文:希伯來文)為主,以『和合本』、『思高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為輔。另外,因個人興趣之故便另參考『文理本』、『聖經新譯本』(天道書樓出版),便發現字句之間有一些出入,而譯本之所以有不同處,在於譯者不同的神學立場、文學造詣、宗派背景,但我個人卻十分驚嘆聖徒在主裡的合一,因為各個譯本間雖有不同特色,卻不影響『福音』宗旨的正確表達。 第一章 歷史簡介最早的聖經譯本,從景教遺物考可確信第七世紀時新約已譯成中文。可惜這些譯本並未流傳下來,之後到了十九世紀天主教才有完全的中文聖經譯本。 1822 年所出版的聖經為在印度由馬士曼博士與拉沙所合譯的,同時第一位來華耶穌教傳教士馬禮遜到廣州也從事同樣的工作 1823 年出版。這兩本聖經是為能應付當時的需要所生,而不久之後,在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增多,便認為馬禮遜譯本需修訂重譯,於是組成四人小組開始工作。成員有:Medhurst, Gutzlaff, Bridgeman, J. R. Morrison 等人。 1837 年於印尼出版,定名為『新遺詔書』,後來十至十二年中,基督教會都以這冊為主要的聖經譯本。 1842 年中英戰爭後, 在香港英美兩國傳教機構再組成 12 人委員會重譯聖經,於 1854 年譯成出版,名為『代表譯本』或稱『委辦本』,其中有中國學者王韜先生幫助,故文筆上比前面的譯本進步,但原文內容上,則參雜中國哲學,而不合基督教義。 1890 年在上海開傳教士大會討論聖經和合譯本時, 成立三個委員會,分別擔任:深文理、淺文理、國語(白話文)三個聖經翻譯,當時口號是:「聖經唯一,譯本則三」( 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 ), 而以 1885 年出版的 RevisedVersion( 即 R.V.) 作為和合譯本的根據。深文理譯本對原文忠實,而文筆亦流暢,但發行後不能適合實際的需要。 淺文理譯本是楊格非牧師( Griffith John ),他重視表達原文真相, 不逐字翻譯,以公認經文 (Textus Receptus) 為譯本,不過沒有翻完全本聖經。而另外有施約瑟主教( Samuel L. Schereschewsky ),他的方式是先譯成國語,再以國語譯成淺文理。 當時因為出現的中文譯本聖經版本太多,所以後來我們中國教會領袖以及外國宣教士聯合修訂譯本,於 1919 年出版,稱之為『國語和合譯本』,就是現今教會多所採用的和合本。 在之後, 亦有一些中國信徒嘗試翻譯工作, 1936 年朱寶惠的新約全書譯本。1933 年王宣忱的新約全書譯本。呂振中牧師的譯本前後花費三十多年,1946 年的出版的版本以英國牛津大學蘇德爾所編之希臘文( Alexander Souter's Text )本為根據,於 1952 年完成新約修訂版, 以 Wurtemberg Stuttgart,聖經會印行的聶斯黎( D.Eberbard Nestle )底本第十七版為依歸。1970 年完成全本聖經修訂版,香港大學於 1972 年贈予文學博士學位。另外還有天主教的『思高譯本』,於1968年出版。 七十年代有更多中文譯本出爐。 香港天道書樓於 1974 年出版『當代福音』、1979 年出版『當代聖經』。 『現代中文譯本』於 1979 年出版, 以 TEV,NEB, JB, RSV 為其藍本。 香港中國聖經新譯委員會的『新譯本』、亞洲歸主協會的『當代喜訊』、聖經公會發動的『和合譯本修訂本』等等。

第二章 特色分析以下就『和合本』、『思高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為討論範圍: 一、和合譯本 其翻譯原則為:
  • 譯文需為白話,為凡識字的人所能瞭解。
  • 譯文需為普通的語言,不用本地土話及方言。
  • 文體必須易解,但也必須清麗可誦。
  • 譯文需與原文切合。
  • 難解之處,應竭盡所能,直接譯出,不可僅譯大意。
然而白話文不是陷於俚俗,就是陷於土語,或陷於文字含糊,所以翻譯工作費了27 年的工夫。 而這譯本出版成為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鋒,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在文學上的優美樹立了一個新的楷模。它達到『信』、『雅』兩原則高度結合。 二、思高譯本
  • 其翻譯原則為:
    • 先照原文翻譯,再參考古譯本,有些也採取考據家意見,以修補瑪索辣原文。
    • 用淺白語體,適合普羅大眾用。
    • 聖經中專有名詞,一律音譯;而舊譯專有名詞則沿用。
    • 一些學科名詞,則按最新之辭典與專書。
    • 關於聖經學範疇,則以建立正確純正中文語調的術語。
    • 經文後加聖經註解,以發揚大公教之解經原則,重點放在道理的啟示和聖經背景兩方面。
  • 語文:法律部份要嚴肅簡要,史書要變化生動,箴言要敏銳精闢,詩歌書要柔和熱烈,誄文要憂鬱悽愴,頌讚要莊重神聖,訓誨要侃侃詳談;諄諄善誘。
  • 議法:保存閃族語的風格,根據上下文小心探索每個字。就『信雅達』三標準評估,以『信』為主,『達』為次,『雅』不如前二者重要。
三、現代中文譯本 其翻譯原則為:
  • 意義相符、效果相等,勝於重視形式相符。
  • 脈絡意義一致勝於詞句一致。
  • 口語形式勝於書寫形式。
  • 適合中學程度人士用語。
  • 採用普遍的國語。
  • 譯文必須讓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同樣能懂。
四、呂振中譯本其翻譯原則為:
  • 以直譯為主,一詞一字一點都注意。
  • 不避免非中國式語法,將新約時代原文的真意義,予以選擇介紹,使讀者如置身於兩千年前的猶大社會中。
  • 保存原文結構,不增不減、不趨易、不避難,務使語氣連貫,輕重得體。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宗教改革的重要因素是『回到原文』。因為語文會因應時代,而有所演變,所以回歸原文,我們才能把握聖經當時的中心意義。然後關於這個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我們再站在原文真義上,重新譯定新的譯本,以滿足時人的需要。簡略分析各譯本的特色,對於教會事工的建議如下:
  • 在福音預工方面:
    嘗試去接近排斥基督教的人,則針對其程度,採用不同譯本。就四大譯本的不同特色因應不同人士。甚至有偏好外語學習者,可以採用英文譯本等等。
  • 在佈道領人歸主方面:
    建議採用『現代中文譯本』,因為其翻譯原則為:適合中學程度人士用語,所以普羅大眾皆懂。另外,其譯文讓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同樣能懂,加上其重於整體思想脈絡一致,這樣對福音訊息傳遞完整,有所助益,且不會造成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 初信造就方面:
    亦建議採用『現代中文譯本』,因為其翻譯原則為:適合中學程度人士用語所以普羅大眾皆懂。並且其重於整體思想脈絡一致,這樣對福音訊息傳遞完整,有所助益。對初信者「速讀」聖經是很大的利器。
  • 牧養信徒方面:
    關於查經聚會以『和合本』、『思高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為教材皆可。但以『和合本』最為佳,因為查經聚會講員可多作解釋,所以『和合本』雖用語較古老,但經解釋之後,多能瞭解。然『現代中文譯本』因重視整體思想脈絡表達,多加上譯者個人的解釋,故易偏離原文。『呂振中譯本』其譯筆有自由派傾向,所以要慎用。而『思高譯本』加註聖經註解,對讀者很方便,但是其立場是天主教神學,所以可能跟基督教有一些觀念出入。而用於主日崇拜時,『現代中文譯本』不失為一本好用的譯本。
  • 美好團契生活方面:
    則視團契組成成員結構為依據。如青少年團契當然是用『現代中文譯本』,其他譯本的文字對現代的國中高中生頗為困難,而社青團契則視成員程度。而若團契成員多為懂白話字的台灣人,其實用台語版聖經亦佳,或是客語人士居多,亦可用新出來的客語版白話字聖經。另外,關於其他兩譯本『呂振中譯本』、天主教的『思高譯本』於國內的基督教書房取得也不容易,所以基督教會仍多採用『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兩本。
第四章 範例一、約拿書3:3
  • [原文]:約拿就起來而去到尼尼微,按雅威的話。而尼尼微是大城於神,三日的路程。
  • [和合]: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少翻譯『於神』,將『於神』+『大城』=『極大的城』
  • [思高]:約納便依從上主的話,起身去了尼尼微。尼尼微在天主前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忠於原文
  • [呂] :約拿便起來,照永恆主的話往尼尼微去。這尼尼微是個極大的城,要走三天、(才走得完)。→少翻譯『於神』,將『於神』+『大城』=『極大的城』,(才走得完)是屬於譯經者的解釋,但有用括弧提醒讀者此處非原文所有。
  • [現代]:約拿服從上主的命令,就往尼尼微去。那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時間才走得完。→少翻譯『於神』,『才走得完』是屬於譯經者的解釋。
二、約拿書3:4
  • [原文]:約拿就開始以進入城一日的旅程,他就宣告而說:再四十天尼尼微就被傾覆。
  • [和合]: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天,尼尼微必傾覆了。」→加 『必』這字,似乎在語氣上更強調尼尼微被傾覆;少『開始』一字。
  • [思高]:約納開始進城,行了一天的路程,宣佈說: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忠於原文
  • [呂] :約拿便進城;走著一天的行程,直宣告說:『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就覆滅了。』→忠於原文
  • [現代]:約拿進城;走了一天的路程,他就宣佈:『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城就要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7: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标  题: Re: 中文圣经源流
《圣经》方言译本书目考录

游汝杰

 2.0本书目收录《新约》、《旧约》及各种单篇的汉语方言译本,不包括《圣经》的各种官话译本。凡线装本皆注出,未注者皆是洋装本。凡罗马字译本、注音符号译本皆注出,未注者即是方块汉字本。每种书目的各项内容出条顺序如下例所示:
书名  出版单位 印刷单位或地点 出版年份 页数 版高 装祯 文字 收藏 其他
新约 大美国圣经会 美华书馆 上海 1891年 72页 19cm 线装 罗马字 上图
某项内容资料缺乏时,后面各项按顺序提前。解说部分则对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收藏情况有所说明,但因所见未全,只能就笔者所知略为考录。收藏单位用简称,全称见文末附录。

  罗马字本原书一般没有汉字书名,只有罗马字书名。如照录方言罗马字,一则不便阅读,二则不便排印(除拉丁字母外,还有些附加的符号)。所以罗马字本的书名一律译成汉字。

  书目按译本所属方言类别编排,每类内部再按方言地点分立,以年代先后为序。

2.1  吴语

2.1.1 苏州土白

  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79年。25cm。译者为John W.Dris。上海美华书馆。

美经会。
案:合订本书名为《新约全书略注》。书名页题"耶苏教士戴维思译"。书前有序?quot;个"
字有量词、近指代词和"的"三种用法。例如:"个本书原是圣书个一册""所写个,所
记载个""五个人所写个书信"。"仔"写作"子":"除子圣书以外""旧约个末卷搭子新
约"。

  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美华印书馆,上海,1880年。41叶。18.5cm。据上海土白本重译。上海美
华书馆。英经会藏分册装订的《马太福音》。美经会
罗马人书-启示录,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0年。美经会


  以上两种由G.F.Fitch(APM)和A.P.Parker(ASMEM)据上海译本改译。
新约,上海,1881年。分篇标页码,19cm。1882年改订重版。上海美华书馆。根据上海土白译本。
译者为美国南方长老会的A.P.Parker。
马可福音传,大美国圣经会托印,上海美华书馆印。1891年。72页。19.4cm。线装。罗马字。同
志社/美经会
这是苏州话唯一的罗马字译本。
新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92年。分篇标页码。19.5cm。修订本。修订者为美国南方长老会
的A.P.Parker和D.M.Lyon。英经会。美经会藏此书1908年和1913年重印本。
旧约(分四卷),上海。1901-1905。
创世纪-路德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01年。据上海土白本重译。美经会
新约,上海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903年。
旧约律法五卷,上海美华书馆印,1908年,线装,分章编页码。24cm。上基图/英经会/美经会。
新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13年。586页。19.5cm。英经会/美经会
新约全书,1915年。伦敦。
马可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21年。118页。18.5cm。封面原注"苏州土白注音字母
合汉文"。美经会藏两册。
注音字母和汉字相对照。"个"字有量词、近指代词和"的"三种用法。例如:"就对
个个人说,倷个手伸出来。"(14页)
新约,上海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922年。次年重版。中山图书馆藏。
新约,中华圣经公会,上海,1940年。


2.1.2 上海土白


约翰书,上海,1847年。91叶。18cm。江苏省松江府上海县墨海书馆藏版。英经会。
案:私人印刷。译者为伦敦会的W.H.W.H.Medhurst。用句逗。开头三句如下:"起头道有
拉个、第个道忒上帝两一淘个,道就是上帝拉。第个道勒拉起头忒上帝一淘个拉。样样物
事、但凭道造个、唔没道末、一样物事勿有拉。"这段话更象现代的松江话,而不象现代
的上海市区话。人称代词如下,皆不带词头: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吾/我 侬 伊
复数 倪 那 伊拉
路加记,宁波,1848年。61页。22.5cm。中华圣公会。英经会。
马太福音,私人印刷。1848年。译者为伦敦会的W.C.Miline。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50年。86叶。1856年再版。80叶。
约翰书,伦敦,1853年,罗马字。94页。18.5cm。英经会/大英/美经会。
案:这是最早出版的罗马字本上海土白圣经单篇。书前有写于1853年7月的《序言》。正
文前的《序言》(长达12页)对上海话语音和语法有说明。内容包括正字法(即元音和辅音)、声调和重音(声调分8类)、构词法、名词和动词、小品词、介词和连词等。书末有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英译词汇表。译者为伦敦King学院中文教授 James Summers。曾著《中国语言与文学讲义》(Lecture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Parker & Son,West Strand)。
创世纪,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54年。94叶。罗马字。译者为卫理圣公会的Robert Nelson。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56年。80叶。23cm。据1850年本改订。木版。英经会。
路加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56年。译者为C.Keith。英经会。
使徒行传,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56年。60叶。22.5cm。木版。英经会。
路加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59年。106页。22cm。由美国南方浸理会的A.B.Cabaniss将C.Keith
的译本用T.P.Crawford所创的语音符号转写。木版。英经会。
路加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60年。译者为C.Keith。罗马字本。
这是第一本罗马字本上海方言圣经。
路加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60年。128页。
罗马人书-启示录,1860年。196页。
使徒行传,上海,1860年。罗马字。
约翰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61年。64叶。22.5cm。又,罗马字本,100页。译者为W.J.Boone。
英经会。
马太福音,上海,1861年。195页。罗马字。24.5cm。哈佛燕京。译者为W.J.Boone。
出埃及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61年。103页叶。译者为Keith。罗马字。
马可福音,上海,大英国圣经会。1861年。47页。罗马字。译者为W.J.Boone。
罗马人书-哥林多后书,上海,1864年。22+22+14页。24cm。罗马字。又汉字本。译者为APEM
的Elliot H. Thomson,Samuel Gayley和J.S.Roberts。英经会。
加拉太书-启示录,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70年。122页。译者为美国长老会的J.M.W.Farnham。
美经会/英经会。
加拉太书-启示录,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70年。分篇标页码。122页。21.5cm。罗马字。译者
为美国长老会的J.M.W.Farnham。美经会/英经会。
新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72年。408叶。罗马字。由J.M.W.Farnham修订。
新约,上海,1872年。分篇标页码。罗马字。上海编委会。
四福音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71年。58+34+59+47页。16cm。由J.W.Boone修订。分册线装,
重印本。马太、约翰,1861年;马可,1863年;路加,1856年。英经会。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75(?)年。此为Miline1848年译本的修订本。美经会。
马太福音,美国圣经联合会,上海,1876年。62页。24.5cm。浸礼教用。上海浸会堂晏马太翻土
白。美经会/英经会。
四福音书 使徒行传,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0年。40+25+43+33+39叶。18.5cm。分册装订,
线装。英经会藏马太、马可、路加。
新约,宗教小书出版会,上海,1879年-1881年。分篇标页码。23.5cm。慕维廉译。英经会。分上
下册。
四福音书,上海土音注解浅文,上海三牌楼福音会堂,1879年。62+37+63+51页。英经会。
新约,伦敦圣教书会,上海,1881年。
新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1年。分篇标页码。18cm。美以美会的汤姆逊等译。线装。英经
会。
新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2年。分篇标页码。25cm。汤姆逊等译本的大开本。分上下册线
装。英经会。
诗篇,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882年。108叶。23cm。伦敦会的William Muirhead参考浅文理本译。
英经会。
创世纪,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5年。77叶。20cm。美经会/英经会。
出埃及记,大美国圣经会, 上海,1885年。66叶。19.5cm。据1861年本改订。美经会/英经会。
申命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5年。60页。20cm。美经会/英经会。
诗篇,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6年。87叶。19.5cm。英经会。
路加福音,大美国圣书会印,上海修文书馆稿,上海,1886年。 43页。19cm。哈佛燕京。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6年。译者为L.Haygood。用译者自行设计的罗马字拼音系统。
以赛亚书 但以理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88年。译者为大美国圣经会所指定的委员会,
该委员会曾译《新约》,于1880年-1881年出版。英经会。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93年。70叶。15cm。英经会
马可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 1893年。44叶。15cm。和合本。英经会
路加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94年。74叶。16cm。和合本。英经会/美经会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托印,上海美华书馆印,1895年。 98页。23.3cm。罗马字。上声和去声
用发圈法表示。入声韵尾分-h和-k两套。同志社。美经会
马太传福音书,大美国圣经会托印,上海美华书馆印,1895年。 124页。24cm。罗马字。哈佛燕
京。
新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897年。和合本。上海圣经会编,当时此会成员有W.B.Burk,G.E.Perth
和E.F.Tatum。
创世记-路得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 ,1901年。和合本。
旧约,大英国圣经,上海,1901年。
马可福音,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03年。42叶。20cm。英经会/美经会
马可福音,大美国圣经会托印,上海美华书馆印,1904年。47页。21cm。罗马字。入声韵尾分-h
和-k 两套。同志社。美经会
撒母耳前书-约伯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04年。
四福音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05年。75+47+81+63页。21.5cm。译者为J.A.Silsby。罗马字。
英经会。
四福音书,上海大美国圣经会,在横滨印刷,分四本装订。1906年。
旧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1908年。分篇标页码。23.5cm。英经会。分四册线装。美经会
新约,上海,大美国圣经会,在横滨印刷,1908年。双面印,618页。上海圣经委员会译。英经会。
新旧约圣经,上海大美国圣经会印行。1913年。1396+438页。22cm。用句逗。最早的新旧
约合订本。伯克莱。
新旧约圣经,上海美华圣经会印发,1928年。旧约1396页,新约438页。用句逗。21.5cm。同志
社/天理/中山图书馆/北大。
新约全书,上海美华圣经会铅印本,1928年。614页。北大。
新约圣经,上海美华圣经会印发,1933年。586页。15.5cm。天理。
方言圣经,上海土山湾印书馆,457页.18.5cm.出版年代未注明。上图。


2.1.3 宁波土白


路加福音,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52年。罗马字本。美经会。
案:在美经会藏本封面上Rankin题"译于1852年"。实则1853年刊行。
马太福音,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53年。223页。23.5cm。木版。罗马字。美经会/英经会。与
马可(57页)、路加(170页)、约翰(168页)合订,线装。美经会所藏为分订本,又藏
合订本。
案:美经会藏本封面手写题记说,译者为W.P.Martin 和 W.A.Russell。全书木版费用为34
美元。
路加福音, 大美国圣经会,长老会印刷厂印,宁波, 1853年。大型罗马字本, 据1852年本改订。
170页。26cm。哈佛燕京/英经会。
约翰福音, 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53年。168页。24cm。木版。罗马字。英经会/哥伦比亚。
案:无汉字,不标声调,入声收-h尾。
马可福音, 大美国圣经会,宁波, 1854年。 罗马字。
使徒行传,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55年。
约翰(第一封书信) 腓立比书,大美国圣经会,1856(?)。16页。24cm。英经会。无封面。
马可福音, 大美国圣经会,宁波, 1857年。57页。23.5cm。修订。罗马字。英经会。
诗篇(部分), 大美国圣经会,宁波, 1857年。4页。23cm。罗马字。译者是W.A.Martin(1827-1916)。
哈佛燕京。
创世纪 出埃及记,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60年。86+72页。译者:H.V.V.Rankin(蓝)。
赞美诗,宁波,1860年。155页。译者:H.V.V.Rankin(蓝)。
使徒行传-犹大书, 大美国圣经会,宁波,1861年。152页。23.5cm。 罗马字。英经会。
未标页码,线装。
四福音书 使徒行传, 大英国圣经会,伦敦, 1865年。226页。22.5cm。罗马字。译者为内地会
的J.H.Taylor和F.F.Gough。英经会。
新约, 大英国圣经会,伦敦, 1868年。 394页。22cm。罗马字。东洋/英经会。
以赛亚书, 大美国圣经会,上海美华书馆, 1870年。2+187cm。19cm。罗马字。英经会。
序言说得到当地一女学者帮助。
约伯记,上海, 1870年。2+187cm。19cm。罗马字。
四福音书 使徒行传,内地会,Chinkiang,1870年。282页。28.5cm。罗马字。
创世记 出埃及记,大美国圣经会,上海, 1871年。164页。23.5cm。罗马字。线装。英经会/
美经会。
新约, 美国圣经联合会,412页。20.5cm。上海,1874年。 据1868年本改订,供浸礼教教徒用。
罗马字。英经会。
诗篇, 大美国圣经会,上海, 1877年。 罗马字。
以士帖书-雅歌,1881-1887年。美国圣经联合会,上海,罗马字。译者为美国浸礼会的
E.C.Lord。
诗篇(部分), 宁波, 1882年?。 罗马字。108页。23cm。译者是W。Muoirhead(1822-1900)。哈
佛燕京。
申命记, 上海, 1885年。92页。私人印刷。译者为中华圣公会的M.Laurence。22cm。罗马字。
英经会。
四福音全书,大美国圣经会,上海, 1887年。167页。22cm。罗马字。美经会/英经会.
新约,1889年,大英国圣经会,上海。修订本。由一委员会修订。其成员包括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de F.Galpin、中华圣公会的J.C.Hoarh和J.Bates。罗马字。
约翰福音,上海?, 1894年。
以士帖书 约翰书 罗马人书 希伯莱人书,上海,1894年。译者为美国浸礼传教会的H.Jenkins。
民数记略, 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895年。128页。22cm。罗马字。哈佛燕京。
约书亚记, 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895年。75页。21cm。 罗马字。英经会。
士师记 路得记,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896年。76+11页。21.5cm。罗马字。英经会。
撒母耳记上, 上海, 1896年。99页。21.5cm。罗马字。英经会。
马太福音, 上海, 1897年。48叶。20cm。浸礼教。英经会。线装。
约翰福音, 上海, 1897年。39叶。20cm。英经会。线装。
新约, 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898年。395页。23.5cm。罗马字修订。哈佛燕京/英经会。
新约,1889年修订本,上海。罗马字。
罗马书信, 浸礼教会出版社,绍兴, 1899年。20叶。20cm。英经会。线装。
希伯莱书,浸礼教会出版社,绍兴,1899年,15叶。20cm。英经会。线装。
以塞亚书(部分), 浸礼教会出版社,绍兴, 1899年。17叶。20cm。英经会。线装。
出埃及记,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895年。 罗马字。57页。24cm。哈佛燕京。
创世记, 大英国圣经会, 上海, 1899年, 罗马字。 70页。哈佛燕京。
约书亚记, 大英国圣经会, 上海, 1899年, 罗马字。 36页。24cm。哈佛燕京。
士师记, 大英国圣经会, 上海, 1900年。 罗马字。 37页。哈佛燕京。
列王纪略, 大英国圣经会, 上海, 1900年。 罗马字。 79页。24cm。哈佛燕京。
撒母耳前后书, 大英圣经书局, 上海, 1900年。 罗马字。 88页。24cm。哈佛燕京。
创世纪,大英及外国圣经会,1901年,120页。东洋。又,70页,15cm,英经会。
又有箴言等抽印本九种。
旧约, 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901年。1181页。23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以弗所书, Wayland Academy,杭州。1902年。7叶。20.5cm。英经会。
提摩太前后书, Wayland Academy,杭州, 1903年。6+4页。20。5cm。英经会。
诗篇,圣公会,1905年前。Psalter编,教堂用,文理、官话、上海话对照。
新约书,上海大英国圣经会,在横滨印刷,1906年。395页。23cm。英经会。美经会
旧约书,上海,大英国圣书公会,1923年据1901年本重印,1139页。22.5cm。罗马字。上基图/英
经会。
新旧约书(合订本),大英本国等外国圣书会印。新约1923年印,368页;旧约1934年印 ,1130页,
22cm。罗马字。同志社藏合订本/天理藏旧约/中山图书馆藏合订本,1139+368,21.5cm。
美经会/英经会藏旧约/,1139页。
马可福音书,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928年。90页。19cm。英经会。


2.1.4 杭州土白


新约(部分), 杭州, 1877年。43页。22.5cm。英经会。
约翰福音, 基督教知识促进会,伦敦, 1879年。86页。21.5cm。罗马字。译者为圣公会的
G.E.Moule。参考官话译本译出。美经会/英经会。
马太福音, 基督教知识促进会,伦敦, 1880年。103页。21.5cm。 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案:鼻韵尾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两套。例如:生sen、门men、醒sin、名min;丈dzang、
想siang、共gong、从dzong。
赞美诗,1905年前。译者为圣公会的G.E.Moule。


2.1.5 金华土白


约翰福音, 大美国圣经会,上海, 1866年。118页。21.5cm。由美国浸礼传教士联盟(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 )的H.Jenkins从1860年开始在宁波翻译。罗马字。英经会。
案:入声以h收尾:约iah、福foh、肉nyuoh、独doh。否定词用自成音节的m。


2.1.6 台州土白


马太福音, 台州内地会印书房印 , 1880年。96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
案:入声以h收尾:督yoh、十zih。"母"用自成音节的m。舌尖元音不标示:四s、事z。
四福音书,1880年。罗马字。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内地会,台州, 1880年。237页。21.5cm。罗马字。英经会。
新约, 内地会,台州, 1881年。756页。22cm。罗马字。美经会/英经会。
约拿书, 内地会,台州, 1891年。14页。21.5cm。罗马字。美经会/英经会。
诗篇, 大英国圣经会,台州, 1893年。 259页。21.5cm。罗马字。美经会/英经会。
但以理书, 内地会,台州, 1893年。57页。21cm。 罗马字。英经会。
新约, 大英国圣经会,台州, 1897年。342页。14cm。据1881年本改订。 罗马字。美经会/英
经会。
创世纪,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5年。69页。21.5cm。罗马字。英经会/东洋/美经会
诗篇,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5年。150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旧约,大英国和外国圣经会,台州,1905-1914。22cm。英经会。
新旧约全书附诗篇, 大英国圣经会印, 1905年-1914年。 旧约69+96+128+169+5+87+105+150
+74+158+155页,新约406页。罗马字。译者为内地会的W.D.Runland,协助者为传教士同
行: C.Thomson、C.H.Jose,J.G.Kaudererts。英经会/同志社/天理/东洋。
出埃及记 利末记,大英国圣经会,1906年。96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民数记 约西亚记-路德记,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6年。128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
申命记 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7年。50页。22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撒母耳前记-列王记下,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8年。169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

新约,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9年。406页。22.5cm。罗马字。中山图书馆/英经会/美经会
历代志,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9年。87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以赛亚书-耶利米哀歌,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09年。158页。22.5cm。罗马字。英经会。
以西结书-玛拉基书,大英国圣经会,台州,1912年。155页。21.5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

以斯拉记-约伯记,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914年。105页。22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箴言 传道书 雅歌,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914年。74页。22cm。罗马字。英经会/美经会
旧约书,大英国圣经会,上海,1914年。分篇标页码。22cm。罗马字。另有一与1909 年版新约合
订的合订本。分章标页码。21.5cm。英经会/美经会
案:此书译者为W.D.Rudland(CMS)和C.Thomson等人。
马太福音,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919年。19cm。英经会。


2.1.7 温州土白


马太福音,大英国圣经会,上海, 1892年。120页。24cm。罗马字。美经会/英经会。
案:入声字皆用-h收尾:督tuh、福fuh、约iah、博poh、踏dah、着djah。第三人称单数
"渠"拼作Gi,"来"拼作li,韵母皆为单元音。"我们"(包括式)称为"我大家"(ng-
da-ko)。"你们"称为"你大家"(nye-da-ko)"他们"(包括式)称为"渠大家"(gi-da-ko) 。
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大英国圣经会, 伦敦, 1894年。120页。24cm。罗马字。美经会/英经
会。
新约,大英国圣经会, 温州,1902年。650页。18.5cm。罗马字。译者和修订者为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的W.E.Soothill。美经会/英经会。
马可福音, 大英国圣经会,温州内地会印刷, 1902年。56页。18cm。罗马字。中山/英经会。
圣歌(Hymn Book)修订本。1905年前。作者为W.E.Soothill。汉字、罗马字对照。

参考文献

Hubert W. Spillett, A Catalogue of Scriptures in the Languages of China, British and
Foreign Society, London, 1975.
Eric M..North, 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 Harper & Brothers, New York and London,
1938。
志贺正年,中文圣书的基础研究,株式会社天理寺报社印刷,1973年3月。
密立根《新约圣经流传史》(附《汉文圣经译本小史》),广学会,上海,民国二十三年。
Marshall Broomhall, The Chinese Empire , A General & Missionary Survey, Morgan &
Scott, London, 1907.
圣经公会目录,圣书公会、美华圣经会印发,上海,1935年。
木津佑子《关于同志社大学藏汉语方言译等圣书》,载《同志社女子大学学术研究年报》第4
5卷第4期(1994年)。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第九章第三节),上教育出版社,1992年。
柯里思,Early Hakka corpora in the Basel Mission Library。载《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
第二期,荷兰,1999年。            
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

收藏单位略称

上基图: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图书室
中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福建师大: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北大:北京大学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上图
日圣图:日本基督教圣经图书馆
东北:日本东北大学
同志社:日本同志社大学
天理: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
京都: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
东洋:日本东洋文库
伯克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图书馆
斯坦福: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哈佛燕京: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
哥伦比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美经会:美国圣经会图书室
英经会:大英国圣经会图书室(附设在剑桥大学图书馆)
巴色:瑞士巴色教会图书室
大英:大英图书馆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纽图。

附注:此文是笔者书稿《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研究》的一部分,初稿原载《基督教
与中国文化丛刊》第三辑,80-131页,2000年,湖北教育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7: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圣经的汉译历史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13:58赵晓阳 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
原文为希伯莱文,共有39卷。新约原为希腊文,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
启示录四个部分,共有27卷,是耶稣的门徒等着述的汇编。圣经在中国的翻译最早可
推至唐朝。公元635年,东方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教士阿罗本从波斯抵达西安传教译
经,据公元1625年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记,其中有「真经」、「
旧法」、「经留二十七部」和「翻经建寺」等语,証实在唐朝时已有翻译圣经,并有
一部份译本出版与流传,但并非全译,译本亦已失传。元朝,天主教方济各会派传教
士到中国传教,科维诺主教於1305年1月8日从北京寄给罗马教皇的信中提到,「现在
我已将全部新约和诗篇译成中文,并请人用最优美书法抄写完毕。」但未见流传。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入中国传教,未见圣经中文译本出版,只是在他们
的中文着作和供信徒诵读的问答中引用了一部份经文。约在1700年,法国天主教传教
士巴设(Jean Basset)曾翻译四福音书、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1739年由英国人霍
奇森带到伦敦,存於英国伦敦博物馆,但是否为巴设所译,尚待考証。18世纪末,法
国耶稣会传教士贺清泰(Louis de Poirot,1735-1814)才陆续将圣经从拉丁文译
为官话,章节与拉丁文圣经不同,且没有全部翻译,未刊行,亦未得流传。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从语言角度可分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两大类。汉语译
本从语体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一、文言译本,即深文理译本(High Wen Li Version
);二、半文半白译本,即浅文理译本(Easy Wen Li Version,Sample Wenli Version
);三、口语体译本,包括官话译本(Mandarin Version)、又称白话文译本和方言
译本(Colloguial Version)、又称土白译本。从文字角度包括汉字译本、国语注音
字母译本、由传教士创造的教会方言罗马字译本、王照注音字母本及中外文对照本。
此外,还印刷过盲文版汉语圣经。就版本而言,有单卷本、多卷本、新约全书、旧约
全书、新约附诗篇、新旧约全书等,总数达千种以上。仅以在中国影响最大、出版销
售各种版本圣经是美华圣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 大英圣书公会(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和苏格兰圣经会(National Bible Society of Scotland
) 计算,从1814年至1934年共销售2亿2千5百万册; 1814年至1950年销售2亿7千万
册。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督教新教对圣经汉译历史和特点的梳理,勾勒出圣经在中国
的流布过程,并分类介绍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基督教圣经,不涉及少数民族语
言圣经译本。
  
    圣经的汉译以及众多译本的出现,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
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学者们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
本小史》(1944年);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1968年);马敏《马希曼、拉沙与
早期的圣经中译》(《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吴义雄《译名之争与早期圣经的
中译》(《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深文理译本
  
  1.马士曼译本
  (Marshmans Version)
    19世纪初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开始将圣经翻译成中文,最早将圣经翻译为
「深文理」的是在印度传教的英国浸礼会传教士马士曼(John Marshman)。他在出
生於澳门的亚美尼亚人拉沙(Joannes Lassar)的协助下开始翻译圣经,1810年出版
马太福音、马可福音,1811年出版新约,1822年在印度塞兰坡(Serampore)出版圣
经全书,称《新旧遗诏全书》, 史称「马士曼译本」。
  
  2.马礼逊译本
  (Morrisons Version)
    1807年9月7日,第一位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抵达广州,1808年根据伦敦会的指示开始翻译圣经,并参考了巴设译本
。 1810年他在广州先将修改及重译的使徒行传付梓,1811年及1812年先后出版了路
加福音(出版名《圣路加氏传福音书》)和约翰福音。1813年新约圣经全部译成,1814
年在广州出版。这时英国传教士米怜(William Milne)也来到广州,他们合作翻译
旧约,米怜翻译了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以斯拉
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约伯记等,均在马礼逊审查之下译成。1819年11月25日旧
约翻译完成,1823年在麻剌甲(即马六甲)出版中文圣经全译本, 取名《神天圣书
》,线装本,21卷,史称「马礼逊译本」。
  
    中国新教译经史上著名的「二马译本」都不同程度地参照了天主教的巴设译
本,但是各自独立翻译的。他们均将God译为「神」,Holy Spirit译为「圣神风」,
但Baptism,马士曼译为「蘸」,马礼逊译为「洗」。就出版后影响而言,马礼逊译
本明显大於马士曼译本,被来华各教派传教士参考、採用,这与马礼逊在新教在华传
教史上的地位有关,而马士曼译本则主要受到浸礼会的传教士採用、参考。
  
  3.郭实腊译本
  (Medhursts Version)
    1840年,马礼逊的儿子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英国传教士麦都
思(Walter H. Medhurst)、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 C. Bridgman)和德国传教士郭
实腊(K. F. A. Gutzlaff)合作修订的圣经中文译本问世,即《郭实腊译本》。新
约大部分由麦都思翻译,於1835年完成,1836年由麦都思作最后订正,1837年在巴塔
维亚(Batavia,今雅加达)出版,名为《新遗诏书》,共计325页,石印本。在以后
十多年中,它一直是圣经主要译本,并多次重印。 旧约大部分为郭实腊所译,初版
好像在1838年或1840年,计665页。后来郭实腊将麦都思的新约修改出版,名为《救
世主耶稣新遗诏书》,於1840年在香港出版。
  
    这部新约曾为太平天国所採用,并作了许多删改,在太平军辖区流传甚广。
太平天国初期用的是郭实腊本新约全书,定名为《救主耶稣新遗诏书》。1853年太平
天国定都南京后,又出版了该译本部份旧约。
  
  4.委办译本(或代表译本)
  (Delegates Version)
     《南京条约》使在五口通商地区传教合法化,为基督教传播开闢了新局面
,英美传教士再次感到翻译圣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843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香港
开会,形成了几个差会组成的「委办译本委员会」,包括裨治文、卢维(Walter Macon
Lowrie)、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施敦力(John Stronach)、克陛存
(Michael Simpson Culbertson)、理雅各(James Legge)、麦都思及米怜之子美
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ne)等十二人。
  
    翻译过程中,「委员会」发生了译名争执, 一是对宇宙主宰God究竟应该译
为「神」或「上帝」无法一致;二是浸礼会和其它差会对Baptism如何汉译有不同意
见。天主教已解决了这个问题,16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一致同意採用《史记封禅书》
中所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的「天主」一词代表宇宙主宰,1704年获得教皇
克莱门特十一世正式批准。 新教一律不採用「天主」,对究竟採用「上帝」或「神
」则长期争论不休,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新教还认为God的译法一直是使人大伤脑筋
的问题。 1920年出版的圣经译本中,「上帝」佔绝大多数,文言文译本中,译为「
上帝」佔98,「神」仅佔2;白话译本中,译为「上帝」佔89,「神」佔11。
  
    面对争执不休的局面,首先退出翻译委员会的是浸信会传教士,接着公理会
传教士也退出。留下的麦都思和理雅各在1852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53年旧约亦告完
成,1854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旧约全书,即「委办译本」或「代表译本」,译God为
上帝。因有中国学者王韬参加,翻译文笔比以前都「大见进步」,但也出现了「重要
的缺点」,「有时候为顾全文体起见竟至牺牲了原文正确的意义,其中所有的名辞多
近於中国哲学上的说法,而少合基督教教义的见解。」
  
  5.裨治文译本
  (Bridgmans Version)
    美国圣书公会支持用「神」来表示宇宙主宰,资助退出委员会的裨治文和克
陛存完成了以「神」「圣灵」为译名的圣经翻译,1859年出版新约圣经。它在许多地
方採用了1852年出版的麦都思等翻译的新约,「只有书信是例外」。 1862年美国圣
书公会出版旧约全书,分四卷,共1002页;1864年出版新旧约全书,即「裨治文译本
」。它「在文笔上不及『代表译本』,而在译笔忠实,切近原文的一点上定然胜过前
译本。」
  
  6.高德译本
  (Goddards Version)
    马礼逊将Baptism翻译为「洗」,为大部分传教士接受;马士曼译为「蘸」
,则为浸礼会採用。浸礼会传教士因不赞成将Baptism译为「洗」,工作刚开始时就
退出了翻译委员会,长时间延用马士曼译本。1848年浸礼会从泰国曼谷请来了美国浸
礼会真神堂传教士高德(Josiah Goddard),准备对马士曼译本进行修订。高德从新
约开始翻译,各书均随时分卷出版:1851年在宁波出版马太福音,计32页;1852年在
上海出版约翰福音,计28页;1852年在宁波合并出版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计145页
;1853年在宁波由美国浸礼会真神堂出版新约全书,计251页。新约全书发行多次,
后经罗梯尔(Edward Clemens Lord)修改,於1883年在上海再版。
  
    高德原想修订全部圣经,但因健康问题未能完成。旧约部分只译了创世记(
1850年在宁波出版)、出埃及记、利未记等卷。其它都由罗梯尔和怜为仁(William
Dean)翻译,1866年在香港出版旧约全书,1868年出版《圣经新旧遗诏全书》,称
「高德译本」。
  
  浅文理译本
  
    「浅文理」指较通俗的半文半白的汉语,它与深文理的区别,「颇难界说」
,总之是更浅显易懂。这是圣经翻译方面的重要进步,毕竟只有非常少的人才能阅读
深文理译本,浅文理本的出版为广布福音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杨格非译本
  (Griffith John Version)
    最先将新约译成浅文理的是英国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他於1883
年出版了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1885年出版新约全书 (一说1889年, 一说1886年)
, 1889年重订。1889年创世纪、出埃及记,1898年赞美诗歌、箴言篇。 所用底本为
公认经文(Textus Receptus),同时参考了其它译本。1905年出版了杨格非的旧约
译本,仅译至所罗门的雅歌为止。他所翻译的各种圣经均由汉口的苏格兰圣书会印
行。
  
  2.包约翰、白汉理译本
  (Burdon and Blodget Version)
    在北京的英国传教士包约翰(John S. Burdon)与白汉理(Henry Blodget)
也进行了浅文理圣经翻译工作。包约翰几乎独自翻译四福音书,1887年由他个人出
版1889年出版他们合译的新约全书;但完成新旧约全书浅文理本的则是施约瑟。
  
  3.施约瑟浅文理译本
  (Schereschewsky Wenli Version)
    施约瑟(S. L. Schereschewsky)是犹太人,熟悉希伯莱文,汉语造诣亦很
高,1862年来北京不久就开始了他著名的圣经翻译工作。他先将圣经翻译成官话,然
后再译为浅文理。1881年患病瘫痪,1886年回美国休养期间,一面修订他的官话新旧
约圣经,一面靠两手尚能活动的各一只手指,在打字机上以罗马拼音逐字译出浅文理
新旧约全书,历时7年。1895年他再次回到上海,用2年时间将拼音译稿写成汉语,1902
年由美华圣经会印行,施约瑟自谑为「二指译本」。
  
  官话译本
  
    官话分南方官话(南京官话)、北方官话(北京官话)二类。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白话文运动的开展,圣经官话译本完全代替了圣经文理译本。
  
  1.南京官话本(Nanking Colloquial Version)
    第一部南京官话新约全书是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和施敦力(John Stronach
)完成的,他们请位南京人当助手,将「委办本」译成南京官话, 但只有新约全书
,出版於1857年。
  
  2.北京官话本(Peking Colloquial Version)
    1860年《天津条约》后,外国传教士可以进入北京。1861年成立了北京译经
委员会,由艾约瑟(Joseph Edkins)、丁韪良(W. A. P. Martin)、施约瑟、包约
翰、白汉理等5人组成。第一部北京官话本是丁韪良译的约翰福音,1864年由美华圣
经会在上海出版,共22页。第一部北京官话本的新约全书的出版日期有多种说法,一
说1866年, 一说1867年, 一说是1870年, 但对1872年出版修订版没有争议。期间
对God的译名又出现不同意见,包约翰力主译为「天主」,其他或主张译为「上帝」
,或主张译为「神」。1872年修订本出版时,出现了三种不同译名的版本,大英圣书
公会出版「上帝」版及「天主」版,美华圣经会仅出「神」版。这个新约版本取得了
巨大成功,「夺取了文理圣经的地位,风靡半国,....,直至1907年和合译本出
版。」 依据这个版本,后来还多次印刷,1897年苏格兰圣经会出版了附地图的新约
;1885年美华圣经会出版英汉对照本,1897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了串珠本。
  
    1874年 (一说1868年), 施约瑟独立完成的北京官话《旧约全书》由美华
圣经会出版,他採用了「天主」,但有的版本也有印成「上帝」或「神」。此版本价
值极高,不但忠实原文,而且译文流畅。1878年大英圣书公会将北京官话新约和施约
瑟的旧约合并出版了圣经全书,「曾通行全中国达四十余年之久」。
  
  和合译本
  
    和合译本(Union Version)圣经包括深文理、浅文理和官话三种译本,为
避免混淆,现统一叙述。
  
    1890年5月7日至20日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各个宗派都参加的第二次
全国会议,决议由新教各宗派联合组成翻译班子,以英文修正译本(English Revised
Version)为底本,提出了「圣经唯一,译本则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
)的原则, 即深文理、浅文理和官话三种译本,各出一本大家都认同的「和合译本
」,由美华圣经会、大英圣书公会和苏格兰圣经会分别按比例承担费用,会上选出3
个执行委员会,各5名委员分头进行工作。
  
  1.深文理和合译本
  (Union Wenli Version)
    深文理译本由湛约翰(John Chalmers)、艾约瑟、惠志道(John Wherry)
、谢卫楼(Devello Zelotos Shelffield)、沙伯(M.Schaub)负责。1906年出版新
约全书。
  
  2.浅文理和合译本
  (Union Easy Wenli Version)
    浅文理译本由白汉理、包约翰、纪好弼(R. H. Graves)、叶道胜(J.Gensauml
;hr)和汲约翰(J. C. Gibson)负责,1904年出版新约全书。1907年基督教传入中
国百年纪念大会上,传教士们意识到随着报刊、杂志和新式教育的改革,浅文理正逐
渐成为社会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后来深文理和浅文理两个执行委员会合并,选出5人
共译旧约;1919年出版了文理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比官话和合译本的出版迟一个月。
  
  3.官话和合译本
  (Union Mandarin Version)
    官话译本由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富善(Chauncey Goodrich
)、鲍康宁(Federick William Baller)、文书田(George Owen)和鲁伊士(Spence
Lewis)负责。1906年出版新约,1919年出版圣经全书。译Holy Spirit为「圣灵」
,God则有「神」与「上帝」两种版本。官话和合译本是中国新教沿用至今的圣经版
本,其它两种和合本都已停止使用。在官话新旧约全部译成之前,其它各卷均随时译
成出版,使徒行传在上海由大英圣书公会、美华圣经会、苏格兰圣经会出版;1900年
出版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1903年罗马书、哥林多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
书;1904年歌罗西书、怗撒罗尼迦书、希伯来书;1905年提摩太前书、提多书、腓利
门书、雅各书、彼得书、约翰书、犹大书和启示录;1907年新约全书;在1919年前出
版了摩西五经、约伯记、诗篇。
  
  方言译本
  
    中国是个多方言国家,差距之大,不能互通,圣经方言译本乃应运而生,大
致可分为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赣方言五大类。属於吴方言的有上海
土白、宁波土白、苏州土白、杭州土白、金华土白、台州土白、温州土白;属於闽方
言的有福州土白、厦门土白、汕头土白、兴化土白、建阳土白、邵武土白、海南土白
;属於粤方言的有广州土白;属於赣方言的有建宁土白。
  
  1.上海土白译本
  (Shanghai Colloquial Version)
  
    上海土白译本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两种。
  
    最早的上海土白译本是1847年麦都思在上海出版的约翰福音书,共90页,它
也是第一本圣经方言汉字译本。1848年米怜翻译马太福音完成,1850年在宁波出版,
经修订6年后重印。1870年美华圣经会出版了主要由美华圣经会翻译的新约全书汉字
全译本,1881年由汤姆生(E. H. Thomson)、范约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bam)和蓝柏(J. W. Lambuth)修订。
  
    1853年在伦敦由个人出版了伦敦Kings College的中文教授苏谋斯(James
Summers)编辑的约翰福音的上海土白罗马字本。1864年出版了文书田的马可福音、
约翰福音和罗马书的汉字本和罗马字本,吉牧师(Clevenland Keith)的新约全书罗
马字本。1859年美华圣经会出版路加福音,1871年新约,1861年埃及记,1896年马太
福音修订版出版, 均为罗马字本。
  
    1854年出版了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和吉牧师的旧约中的创世记
;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1882年也译成了诗篇。
  
    1908年美华圣经会出版圣经全书和合本的上海土白译本,由潘慎文(Alvin
Pierson Parker)、惠雅各(James Ware)、范约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bam)、汤姆生(Archdeacon Thomson)、戴维思(D.H.Davis)、包克私(Ernest
Box)、薛思培(John Alfred Silsby)共同翻译。
  
  2.宁波土白译本
  (Ningpo Colloquial Version)
  
    宁波土白译本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两种,除新约中少数几卷为汉字外,
其余都是罗马字译本。
  
    最早的宁波土白译本是1852年在宁波由美华圣经会出版的路加福音,由禄赐
悦理(William Armstrong Russell)和麦嘉缔(Divie Bethune McCartee)翻译,
也是第一本圣经方言罗马字本。1861年出版的新约圣经仅缺启示录。1865年在伦敦出
版了戴德生(J. Hudson Taylor)翻译并注释的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1868年出版新
约全书,由禄赐悦理、麦嘉缔、丁韪良和蓝牧师(Henry Van Vlek Rankin)翻译,
1887年修订后重印。1884年美英传教士组成委员会修订新约,后因对译文语体有分歧
,只有霍约瑟(Joseph Charles Hoare)、贝茨(J. Bates)和阚斐迪(Frederic
Galpin)参加修订,1889年由大英圣书公会出版修订本。1898年刊印了高德和霍约瑟
修订的新约,被认为是宁波土白的和合译本。
  
     旧约翻译也同时进行,1843年至1846年间宁波刊行了蓝牧师的创世纪及出
埃及记,高德被请来翻译旧约的其它诸卷,至1899年译本告成,史密斯(J. N. B.
Smith)和慕华德(Walter Stephen Moule)校订并加串珠,1901年在上海由大英圣
书公会印行圣经全书罗马字本,对圣经汉译颇有研究的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
)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的完全串珠本。
  
  3.苏州土白译本
  (Soochow Colloquial Version)
  
    苏州土白只有汉字译本。
  
    1880年上海美华圣经会出版费启鸿(George F. Fitch)和潘慎文翻译的四
福音书和使徒行传,是苏州土白的最早译本。1908年美华圣经会出版圣经全书,由费
启鸿、潘慎文和戴维思(J. W. Davis)翻译。
  
  4.杭州土白译本
  (Hangchow Colloquial Version)
  
    杭州土白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两种。
  
    1877年出版於杭州的新约节译本,是最早的杭州土白译本,由英国的慕雅德
(Arthur Evans Moule)和他的妻子(E. A. Moule)翻译。1879年出版了由慕雅德
的哥哥慕稼谷(George Evans Moule)翻译的约翰福音。1880年出版马太福音罗马字
译本。
  
  5.金华土白译本
  (Kinhwa Colloquial Version)
  
    金华土白译本只有1866年大英圣书公会在上海出版的约翰福音罗马字本,由
美国传教士秦贞(Horace Jenkins)翻译。
  
  6.台州土白译本
  (Taichow Colloquial Version)
  
    台州土白全部是罗马字译本。
    1880年出版的路惠理(W. D. Rudland)翻译的马太福音是最早的版本。1881
年出版新约全书;1897年大英圣书公会修订新约全书出版,1914年出版由路惠理翻译
、汤姆普(C. Thompon)完成的圣经全书。
  
  7.温州土白译本
  (Wenchow Colloquial Version)
  
    温州土白只有罗马字译本。
  
    最早的是1892年在上海由大英圣书公会出版的苏慧廉(W. E.Soothill)从
希腊原文翻译马太福音;1902年温州内地会出版苏慧廉的新约。
  
  8.福州土白译本
  (Foochow Colloquial Version)
  
    福州土白有汉字、罗马字和国语注音字母三种译本。
  
    最早的汉字译本是在1852年美华圣经会出版的怀德(Moses Clark White)
的马太福音。1854年出版弼来满(L. B. Peet)的创世纪、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的约翰福音。1856年美华圣经会出版由弼来满、鲍德温(Cabeb Cook Baldwin
)、卢公明(Justus Doolittle)和麦利和的新约全书;同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威尔
顿(W. Wellton)的新约。1888年美华圣经会出版旧约全书,由胡约翰(John Richard
Wolfe)、伍定(S. E.Woodin)、保灵(Stephen Livingston Baldwin)、莱罗德
(L. l. Llod)翻译。1891年大英圣书公会和美华圣经会出版修订本圣经全书。1891
年和合译本圣经译成福州本土,分汉字译本与罗马字译本两种。
  
    福州土白有罗马字译本多种:1881年福州大英圣书公会出版约翰福音;1889
年马可福音、马太福音;1892年诗篇和箴言篇;1892年至1893年创世纪和出埃及记;
1894年约书亚书和箴言篇;1890年大英圣书公会在伦敦出版新约;1906年福州出版圣
经全书,由卢壹(Llewellyn Lloyd)、R﹒W﹒斯图尔特(R.W. Stewart)、许高志
(George H. Hubbard)、J﹒S﹒柯林斯(J. S. Collins)和布雷德肖夫人(Mr.Bradshaw
)翻译。
  
    1921年至1925年间,上海大英圣书公会和美华圣经会还出版了四福音书和使
徒行传注音字母译本。
  
  9.厦门土白译本
  (Amoy Colloquial Version)
  
    厦门土白有汉字译本和罗马字译本。1852年由大英圣书公会在广州出版的约
翰福音罗马字译本是最早的厦门土白译本,由罗啻(Elibu Doty)翻译; 一说是由
威廉威尔斯(Dr.William Wells)翻译。
  
    1856年出版罗马字新约全书;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出版新约全书,是倪为
霖(William Macgregor)、宣为霖(William Sutherland Swanson)、高休(Hugn
Cowie)、马雅各(James L. Maxwell)翻译﹔巴多马(Thomas Barclay)将译本与
希腊文及希伯莱原文逐节校对,1916年再次出版新约,1933年出版旧约。 1933年台
湾出版新约全书,1965年出版修订版新约全书附诗篇。
  
  10.汕头土白译本
  (Swatow Colloquial Version)
  
    汕头土白有汉字和罗马字两种译本。最早的汉字译本是1875年在汕头出版的
S﹒B﹒帕特里克(S. B. Partridge)的路得记。1877年帕特里克的使徒行传出版;
1898年帕特里克、耶士谟(W. Ashmore)的新约全书;1922年出版圣经全书汉字本。
  
    汕头土白更多的是罗马字译本:1888年汕头出版由W﹒迪弗斯(W. Duffus)
、施密士(George Smith)、汲约翰(J. C. Gibson)、金辅尔(Hur L. Mackenzie
)和P﹒J﹒马卡根(P. J. Macagen)翻译的创世纪、约拿书;1889年马太福音、使
徒行传;1890年马可福音;1891年约翰福音;1892年路加福音;1893年腓力比书、歌
罗西书;1894年提摩太至腓力门书,约翰福音和犹大书中的书信;1895年哈该书至玛
拉基书、彼得前后书中的书信;1896年加拉太书和以弗所书;1898年撒母耳记下;1900
年启示录;1901年哥林多后书;1904年路得记、哥林多前书;1905年在汕头出版新约
全书。
  
  11.兴化土白译本
  (Hinghua Colloquial Version)
  
    最早的是1866年在上海印行秦贞翻译的约翰福音; 一说最早版本是1892年
在福州由美华圣经会出版的蒲鲁士(W. N. Brewster)的约翰福音。 新约全书的大
部分是蒲鲁士从福州土白罗马字本译为兴化土白,完成於1892年至1900年间,1900年
出版;1912年出版圣经全书, 以上均为罗马字译本。1934年美华圣经会出版《新约
》修订本和《赞美诗歌》,由佳迩逊(F. Stanley Carson)、郜温柔(Winfred B.
Cole)、黄S. H.、陈Y. F.、李W. C.、黄F. F.和陈Y. W.合作翻译。
  
  12.建阳土白译本
  (Kienyang Colloquial Version)
  
    1898年福州中华圣经会出版的菲力普斯(H. S. Phillips)夫妇翻译的马可
福音罗马字本是最早的建阳土白译本﹔1900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了马太福音罗马字本

  13.邵武土白译本
  (Shaowu Colloquial Version)
  
    最早的邵武土白译本是1891年福州出版雅各书的书信,由和约瑟(James E
.Walker)翻译。
  
  14.海南土白译本
  (Hainan Dialect Version)
  
    最早的海南土白译本是1891年大英圣书公会於上海出版的C﹒C﹒杰里马森(
C. C. Jeremiassen)的马太福音;1893年约翰福音;1894年路加福音;1895年马可
福音;1899年创世纪、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使徒行传、加拉太书、以弗
所书、腓利门书、雅各书至犹大书;1902年马可福音, 以上均为罗马字译本。
  15.客家土白译本
  (Hakka Colloquial Version)
  
    大部分客家土白为罗马字译本。
  
    最早的客家土白译本是马太福音由黎力基(Rudolph Lechler)翻译,1860
年由巴色会出版於柏林。1865年香港大英圣书公会出版路加福音;1866年大英圣书公
会、巴色会出版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修订本,由黎力基、韦腓立(Philip Winnes)
翻译;1883年出版由毕安(Charles Piton)翻译的新约全书。1885年大英圣书公会
承担了旧约客家土白汉字译本的经费,1886年由毕安翻译创世纪和出埃及记,旧约全
书由瑞牧师(Otto Schltze)译成。 1906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新约全书修订本,由
颜琼林(A. Nagel)、古斯曼(G. Gussman)、W﹒艾伯特(W. Ebert)翻译。1916
年上海大英圣书公会出版圣经全书。
  16.广州土白译本
  (Canton Colloquial Version)
  
    广州土白有罗马字译本和汉字译本两种。
  
    最早的汉字译本是1862年美华圣经会在广州出版的丕思业(Charles Finney
Preston)的马太福音。1877年出版多人翻译的新约全书,由大英圣书公会、美华圣
经会和个人资金资助出版,1886年修订本再版。1894年上海美华圣经会出版圣经全书
汉字本,由那夏礼(Henry V. Noyes)和香便文(B. C. Henry)翻译,他们俩还於
1895年修订了新约。1926年大英圣书公会和美华圣经会出版新约全书,P﹒H﹒詹克斯
(P. H. Jenkins)和王T.N.是主要翻译人。 1938年在大英圣书公会和美华圣经会的
支持下,詹克斯和Kwang Ning Fat修订了旧约全书。
  
    广州土白有多种罗马字译本:1867年大英圣书公会在杭州出版路加福音;1892
年马可福音(上海);1896年路加福音(上海);1898年路加福音;1899年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和使徒行传;1900年创世纪;1901年出埃及记;1901年利未记第2章到历
代志;1901年马太福音、约翰福音;1913年新约全书(上海);1915年圣经全书(上
海出版、横滨印刷)。
  
  17.建宁土白译本
  (Kienning Colloquial Version)
  
    建宁在福建西部,但按现代方言分类,属赣方言。
  
    最早译本是1896年在宁波出版的马太福音,由L﹒J﹒布莱尔女士(L. J. Bryer
)和中华圣公会女部的一些女士共同翻译,B﹒纽科姆(B.Newcome)编辑。1896年大
英圣书公会出版新约,1900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创世纪和出埃及记,由布莱尔女士、
H﹒R﹒鲁德(H. R. Rood)翻译;1905年但以理书、赞美诗歌;1912年以赛亚书;
均为罗马字译本。
  
  18.汀州土白译本
  (Tingchow Colloquial Version)
  
    最早译本为1919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的《马太福音》,由C﹒R﹒休斯小姐(
C. R. Hughes),E﹒R﹒雷尼小姐(E. R. Rainey)翻译。
  
  註释:
  1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34页。
  2 徐宗泽编:《明清间耶稣会士译着提要》,中华书局1948年,第18、417页。
该书有贺清泰所翻圣经的目录。据此书,徐家汇藏书楼收藏了贺清泰翻译的《古新圣
经》。
  3 一译美国圣书公会、大美国圣经会、美国圣经会。1816年成立於纽约,从一成
立就非常注意中国,多次从经济上支援圣经汉译。在上海、北京、福州、汉口等地设
有机构。
  4 一译英国圣书公会、大英国圣经会、大英圣书公会。1804年成立於伦敦,是世
界上最早专门推广圣经的组织,多次从经济上支援圣经汉译。在上海、沈阳、张家口
、天津、汉口、广州、哈尔滨等地设有机构。
  5 一译苏格兰圣书会,1860年由爱丁堡圣经会和格拉斯哥圣经会合并而成,在合
并之前已对中国颇为关注。在汉口、重庆、上海、天津等地设有机构。
  6 Marshall Broomhall,The Bible in China, London,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1934,P.2。
  7 汤因:《中国基督教圣经事业史料简编》,《协进》1953年第9期,第48页。
  8 Testament可译为「约」,也可译为「遗嘱」、「遗命」、「遗诏」。19世纪
50年代以后的圣经译本,逐步不再用「遗诏」。
  9 马士曼等的译经情况,参阅马敏:《马希曼、拉沙与早期的圣经中译》,《历
史研究》1998年第4期。
  10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
  本小史》,华文印刷局1944年,第25页。
  11 1823年这个日期为许多人同意,如Marshall Broomhall,The Bible in China
,P56﹔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Being Some Account
of 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All or Part of The Holy criptures
into More Than a Thousand Languages and Dialects with Over 1100 Examples
from the Text,The American Bible Society,1938,P83。但库寿龄(Samuel Couling
)却认为是1824年,见The Encyclopaedia Sinica,Shanghai,1917,P.382。
  12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83。
  13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第377页。
  14 关於「译名之争」,参阅吴义雄:《译名之争与早期圣经的中译》,《近代
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5 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231-232页。
  16 司德敷等编:《中华归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下册,第1041
页。
  17 司德敷等编:《中华归主》,下册,第1041页。
  18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38-39页。
  19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40页。
  20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40页。
  21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83。
  22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53页。
  23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88。
  24 Kenneth Latourreette,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1929
,P.269。
  25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88。
  26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81页。27 Marshall Broomhall,The Bible
in China,P.81。
  28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第381页。
  29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36页。
  30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88。
  31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华文印刷局1944年,第67页。
  32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81页。
  33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434页。
  34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79页。
  35 Marshall Broomhall,The Bible in China,P.89。
  36 Records of China Century Missionary Conference,1907,Shanghai,Methodist
Publishing House,P.271。
  37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75页。
  38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6。
  39 Ibid,P.96。
  40 Ibid,P.96。
  41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85页。
  42 Marshall Broomhall,The Bible in China,P.102。
  43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7。
  44 Ibid,P.94。
  45 Ibid,P.95。
  46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438页。
  47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7。
  48 Ibid,P.95。
  49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83页。
  50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2。
  51 Ibid,P.91。
  52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83页。
  53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1。
  54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第439页。
  55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7。
  56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85页﹔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
史》,第90页。
  57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4。
  58 杨森富:《中国基督教史》,第385页。
  59 这是从美国圣经会出版的书籍中得到的资料,原文为S. H. Yuang,Y. F. Chen
, W. C. Lee, F. F. Huang,
  Y. W. Chen,但汉字罗马转写是个非常複杂的问题,其转换形式多达几百种,一
些是依据官话发音制定,一些依据方言发音制定,一些是外国传教士依据本国语言发
音的规则,加上中国官话或方言制定,一些是中国人依据官话或方言发音制定。在1949
年前常用的是威妥玛式和旧邮式,1949年后用中文拼音,由於汉字有许多字同音,我
  现在无法准确知道他们的汉语名字,故我只好採用了这种方法,非常遗憾。
  60 Ibid,P.95。
  61 Ibid,P.96。
  62 Ibid,P.92。
  63 贾立言、冯雪冰:《汉文圣经译本小史》,第92页。
  64 Eric M. Morth edited,The Book of A Thousand Tongues,P.93。
  65 Ibid,P.91。
  66 Ibid,P.91
  67 Ibid,P.94。
  68 Ibid,P.97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7: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经的中文版本
刘重明

2003年11月初稿

2004年5月二稿

  中国是有56个民族的国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文除汉语以外,还应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如彝语,苗语,傈僳语,景颇语,拉祜语,傣语等。我国边境的少数民族,有的与邻国的民族用同一种语言文字,如蒙古语,朝鲜语,俄罗斯语,京族的越南语等;也有的与邻国的民族用同一种语言,但文字不同,如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在我国是用阿拉伯文字母表音,在俄罗斯是用俄文字母表音。

  我国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1%以上,回族和满族现也通用汉语,因此汉语是作为中国的代表性语言,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使用。但我们同样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承认他们的文字也是中文的一个部分;如藏文,彝文,苗文等。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即官话区,吴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客家语区,赣语区,湘语区。

  每一方言区中又分若干方言片:如官话区有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等片。吴语区有太湖,台州,温州等片。闽语区有闽东(福州话为代表),闽南(厦门话为代表)等片;广东的潮州话(汕头话)和海南话按语言特征来说,也属于闽南方言片;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属于吴语区的太湖方言片。

  在我们研究中文圣经版本的时候,既要了解汉语的,也要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的。既要了解普通话的,也要了解地方方言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多年来,普通话得到很大的普及,现在除广州话圣经在香港仍有出版外,其他地方方言的圣经很少出版了。但在中文圣经出版史上,曾经在20世纪中叶出版过许多地方方言的版本,有南京官话,直隶话,胶东话,上海话,苏州话,杭州话,温州话,金华话,宁波话,台州话,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广州话,潮州话,海南话等等,适应了当时的需要。

  近来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少数民族语言圣经有彝语,朝鲜语,苗语,傈僳语,景颇语,拉祜语,傣语等。历史上出版过或国外出版过的有藏语,蒙古语,韩语,哈萨克突厥语,布依语,哈尼语等等。

  苗族分布在湘西、黔东、川黔滇、滇东北等地,有川苗,黑苗,白苗,花苗等分支,各有其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

  历史上曾出版过的地方方言圣经和少数民族语言圣经,有的仅译了新约或新约中的一卷或几卷。

  汉语圣经翻译的历史沿革

  我们现在重点了解一下中国基督教会汉语圣经的译经史。

  我们将他分为六个阶段:

  1、公元1806年以前,为圣经汉译的前奏阶段。

  2、1806-1902年,为国外基督教各差会分散译经阶段。

  3、1890-1919年,为国外基督教各差会联合译经阶段。

  4、1930-1970年是华人圣经学者个人分别译经阶段。

  5、1970年以后是华人圣经学者集体译经的阶段。

  6、1980年以后华人教会启动了和合本的修订工作和出版注释本及简化字版的工作。

  以下我们分阶段来叙述:

  1、汉译圣经的前奏阶段:

  根据在徐州发现的汉墓画像石,基督教在公元86年已经传入中国(参见汪维藩著:基督教传入中国始于东汉),但那时圣经是否曾译为汉语,没有任何记载。

  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1907-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尊经》中的“诸经目录”,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基督教经阿罗本(Alopen)等人又一次传入中国,并且在长安翻译了圣经,取名为《尊经》,其中有福音书(阿思瞿利容经Evangelion),使徒行传(传化经),启示录(启真经),保罗书信(宝路法王经),创世记(浑元经),,摩西五经(牟世法王经)大卫王的诗篇(多惠圣王经)等;但现今仅存目录。从碑文和目录看出,译者借用了许多佛教词汇,使读者难以认识基督信仰的实质和特征。

  1294年,元成宗铁穆尔在位之时,基督教再一次传入中国,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意大利人约翰·孟特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在元大都(汗八里,今北京)将新约圣经和诗篇译为蒙古文。这是根据译者遗留的书信得知,译稿已不见。

  1700年,即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天主教外方传教会传教士巴设(J.Basset1662-1707)将新约圣经中的福音书、保罗书信、希伯来书,从拉丁文译为汉语白话文。虽然没有出版,但其手稿对下一阶段的译经工作有影响和帮助。

  2、国外基督教各差会分散译经阶段(1806-1902)

  这一阶段译经的特点是译者全部是外国传教士,全译为文言文,从1806年开始,计有以下译本出版:

  马士曼-拉沙译本:是由英国浸礼会的John Marshman和Joannes Lassar从英文圣经翻译为汉语文言文圣经。在印度出版,印数较少,行销不广。1806年开始,完成于1822年。

  ,神天圣书:其新约由英国伦敦传教会的马礼逊R.Morrison于1813年译成,翻译中曾参考巴设译本;其旧约由马礼逊和米怜William Miline于1819年译成,翻译工作是在澳门和马六甲做的。有华人杨三德,袁光明,李十公,陈老宜等人参与或协助翻译;于1823年出版。

  新遗诏书和旧遗诏书:主要译者是伦敦传道会的麦都思W.H.Medhurst,荷兰传道会的郭实腊K.F.A.Gutzlaff;其他译者还有美国海外宣教会的禆治文E.C.Bridgman和伦敦传道会的小马礼逊John.R.Morrison.于1835年译成,新约1837年出版,旧约1840年出版。出版地为巴塔维亚。此译本又称为四人译本,在太平天国时期曾广泛流传。

  委办译本,或称代表译本The Delegates Version:译者为伦敦会的米怜和麦都思,美国浸礼会的施敦力Stronach(后退出);美国公理会的布朗Brown,美国圣经公会的约翰·马礼逊,禆治文,英国圣经公会的里雅各James Legge,克陛存M.S.Culbertson等人。1843年开始翻译,1853年译成新约,1854年译成旧约。在香港出版。

  禆治文译本:译者禆治文在克陛存的协助下于1859年完成新约1862年完成旧约。

  高德译本:译者为美国浸信会的高德J.Goddard,在马士曼译本的基础上修订,1853年完成新约,1868年完成旧约。

  以上均为文言文版本。

  1885-1902年还出版了下列浅文言文版本:

  杨格非译本:译者为伦敦传教会的杨格非Griffith John,1885年完成新约,1905年完成旧约的前半部分(从创世记到雅歌)。

  包约翰·白汉理译本:美国海外宣教会的包约翰John Burdon和伦敦传道会的白汉理H.Blodget于1889年译成新约。

  施约瑟译本:圣公会上海区主教英国人施约瑟S.T.Schereschewesky于1902年译成新旧约全书。在日本出版。

  3、基督教国外各差会联合译经阶段(1890-1919)

  这个阶段的译经文体是文言文,浅文言文和白话文(官话)并存。译者基本上仍为外国传教士,但翻译助手有中国人。

  由于前一阶段出现了众多译本,妨碍了信徒之间、教牧人员之间的交通和交流。有鉴于此,在1890年于上海开了各个差会的传教士大会上,决议组织三个翻译圣经委员会,分别将圣经翻译成文言文、浅文言文和白话文三个译本。并且分别命名为文理和合译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和官话和合译本。

  取名和合译本Union Version的意思是各宗派联合和谐合作的译本。基督徒合而为一、同心合意地作工,是上帝所喜悦的。

  1891年成立的三个翻译委员会的成员分别是:

  文理和合译本翻译委员会:湛约翰J.Chalmers,艾约瑟Joseph Edkins,惠志道John Wherry,谢卫楼Z.Sheffield,沙牧M.Schunb,卢壹Llewellyn Lloyd,皮尧士T.W.Pearce.

  浅文理和合译本翻译委员会:包约翰,白汉理,纪好弼R.H.Groves,叶道胜I.Genuhr,汲约翰J.C.Gibson.

  官话和合译本翻译委员会:白汉理,杨格非,富善Chauncey Goodrich,文书田George Owen,狄考文C.W.Matter。

  文理和合译本完成于1906年。

  浅文理和合译本完成于1904年。

  官话和合译本的新约完成于1906年,旧约完成于1919年。从1891年算起,历时28年,当完成时译者还在世的仅富善一人。译本的翻译助手有华人李、袁、刘、王诸君。

  和合本译成后在英、美、苏格兰三地圣经公会出版。

  和合译本是以1885年出版的英语修订版English Revised Version(简称为ERV)为蓝本翻译的;而ERV是在钦定本,又称雅各王译本King James Versions(简称为KJV)的基础上,参考早期古抄本修订后于1881年首次出版的。

  官话即白话文和合译本从1919年出版以来,已经80多年,是在中国使用历史最长,流传最广的一部圣经优秀译本。在全世界华人教会里绝大多数信徒都阅读这一译本,在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新加坡,美国等华人教会里的崇拜聚会里也都用这一版本。无论是三自教会,或是家庭教会;无论是路德宗、信义会,圣公会,长老宗、加尔文宗,浸礼宗、浸信会,卫斯理宗、循道会、美以美会,神召会,基督徒聚会处(所),安息日会等各个宗派都用和合译本。

  许多圣经工具书:圣经注释本,圣经注释专著,经文汇编,圣经百科全书,圣经辞典等都引用和合本为根据。

  和合译本的许多金句已为华人信徒所背诵熟记,有的同工和弟兄姊妹能背诵如流,耳熟能详。圣灵藉着这本圣经感动很多人信而归主,奔走天路;坚固他们的信心,赐给他们美好的盼望。

  和合本的翻译质量在信、达、雅三个方面都是上乘的。

  在信的方面:和合本的翻译风格与KJV相似,力求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直译,但在必要时用灵活的方式表达语义,译凤极为严谨。对于原文中没有的字或词,必须在译文中加上才能清楚明白的地方,均加小点在其下面。

  在达的方面:白话文和合本通顺流畅,简捷明快,传达出了原文的风格,又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和习惯。

  在雅的方面:和合本的文字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乐感,特别是诗歌体裁的句子,平仄格律排列有序,没有诘屈聱牙的弊端,也没有罗嗦累赘的毛玻如提前3:16的译文:“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译文流畅,气势恢宏,对仗工整,精炼简洁,把原文的意义表达得很充分,而又是非常的优美。

  4、华人圣经学者个人分别译经的阶段(1930-1970)

  新约全书:1930-1933年中华基督教会的王宣忱在青岛参考拉丁文圣经译成白话文新约全书,王氏曾任狄考文翻译助手。

  重译新旧约全书:1939年金陵神学院教师朱宝惠按希腊文修订新旧约全书,语体为白话文,初期赛兆祥曾参与。

  国语新旧库译本:郑寿麟博士陆亨理牧师于1939年在北京据希腊文译成新约,于1958年在香港据希伯来文译成诗篇并合订出版。

  吕振中译本: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师吕振中于1940-1946年期间,在抗日战争的环境、颠沛流离的条件下,据Alexander Souter所校订的新约希腊文圣经译成初稿,由燕京大学出版。于1949-1952年在台湾以Nestle校订的第17版新约希腊文圣经为蓝本修订,由香港圣经公会出版。1946年开始吕氏按马所拉的希伯来文本翻译旧约,并参考撒玛利亚古卷、亚兰文意译本、拉丁文通俗译本,七十子译本等,于1970年译成。这一译本的新旧约全书由香港圣经公会代樱吕氏从1940年开始翻译新约到1970年全书译成,历时30年。

  这一阶段的译本发行量较少,流传面不广。到目前为止,只有吕振中译本在1993年由香港圣经公会代印发行,其他版本已少见。

  5、华人圣经学者集体译经阶段(1970年以后)

  现代中文译本TCV:由许牧世教授,周联华博士,骆维仁博士,王成章博士,焦明女士等人组成编辑委员会,在联合圣经公会翻译研究部主任奈达博士Dr.Eugene Nida的指导支持下进行翻译。按现代英语译本TEV为蓝本,将其译为汉语白话文。1971年开始,1975年完成新约,1979年完成旧约,以上均为繁体字,在香港出版。

  20世纪90年代由许、周、骆三位组成修订委员会,于1995年推出修订版。1997年在南京出版修订版的简化字本。

  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原则是译文与原文的意义相符,效果相等。为意译本,不求原文与译文之间逐个单词的对应。

  在修订中参考了基托尔Kittel编校的希伯来文圣经第3版,和联合圣经公会审订的希腊文新约圣经第4版。

  圣经新译本:在美国乐可门基金会资助下,由数十位华人原文圣经学者、牧师、资深的神学讲师和对中文素有研究的基督徒翻译,从1971年开始,1976年完成新约,1992年完成新旧约;历时21年。由香港天道书楼出版。

  该译本旧约按德国出版的希伯来文圣经(1977),新约按联合圣经公会出版的第2版希腊文圣经(1966)。

  当代圣经:由华人圣经学者参照英译本生命圣经Living Bible翻译的意译本。1974年在香港由国际新力出版社出版新约,1979年出版新旧约。

  恢复本:原在基督徒聚会处的李常受译成恢复本新约圣经。

  思高译本:为天主教的圣经译本。1945年方济各会士雷永明Gabrice M Allegra于北京创建思高圣经学会,从1945-1968年组织十多位圣经学者神甫从事圣经翻译工作。1948年思高学会迁至香港。1963-1968年对原有分为各卷的单行本汇总成册,并修订出版。1992年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核准在大陆发行。该译本从1945-1968年,从开始到修订完成共经过24年。该译本的旧约,依据希伯来文和亚兰文,以及希腊文七十子译本译成。新约参考了新教的希腊文新约圣经,1966年Aland等编校。在诗篇的翻译中尝试用由韵的文体。

  牧灵圣经:是天主教的另一种版本圣经。于1972年在智利的天主教会出版,其后20多年中获得南美洲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认同;并获得亚非两洲许多国家天主教会以及香港教区的出版许可。2000年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和教务委员会声明,将该译本的汉语简化字本在大陆天主教会出版发行。

  该译本主要翻译人员为王凌,卢媛媛,李玉,姚安丽,曹雪等人;责任编辑王凌,曹雪。翻译顾问为于贺Bernard harault.出版单位为圣言会和圣保罗国际出版公司等。

  圣经新约全集(注释本):由中国天主教佘山修院翻译,从1982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辛勤笔耕,于1994年8月由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出版。由上海教区主教金鲁贤准樱该译本依据的蓝本是新版的《耶路撒冷圣经》。

  这一阶段的译经工作已经全部由华人圣经学者承担。译经的蓝本由主要参考英文译本过渡到根据原文版本。

  6、1980年以后华人教会启动了和合本的修订工作和出版注释本圣经及简化字本的工作:

  新标点和合本:由联合圣经公会翻译顾问骆维仁博士负责对原和合本的标点符号、段落标题及若干专门名词(人名地名)和个别章节编号进行了修订;尚未修订有关语义方面的问题。该版本于1988年出版。

  简化字和合本:中国基督教两会请沈承恩、李路得、黎焕贞等同工将原和合本从繁体字转化为简化字,并采用新式标点符号。于1988年在南京爱德印刷公司印刷出版。

  圣经简释本:由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二、三届圣经出版委员会负责筹划、组稿、编辑、审校,从1992年开始,1996年完成新约,1998年完成新旧约;在南京出版。在筹划、组稿过程中,第一、二届圣经出版委员会主任蒋佩芬同工作出重要贡献。

  简化字和合本(双栏排版):由第三届圣经出版委员会负责对段落标题修订,对排版格式予以改进。于1998年在南京出版。

  圣经串珠注释本:由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编辑,证道出版社于1987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本。经版权单位同意,中国基督教协会于1995年在南京出版繁体字本;2000年在南京出版该译本增订版的简化字本。其经文用和合本。

  圣经启导本:由余也鲁教授主编,于1989年在香港海天书楼出版繁体字版。经版权单位同意,中国基督教协会于1996年在南京出版简化字本。其经文用和合本。

  和合本寻根版:由华人圣经会王正中牧师主编,台湾浸宣书局于1995年出版。该书的特点是对每个词注上相应的Strong氏原文编号,便于在原文辞典中查找。

  和合本修订本,双排版:由王正中牧师主持修订,于1999年在韩国印刷,在台湾出版发行。该书特点是将修订前后的经文上下两行平行排版。

  四福音和合本修订版试用本,罗马书和合本修订版试用本:由联合圣经公会周联华、骆维仁主持修订,金陵协和神学院的骆振芳教授、许鼎新教授、季泰老师等曾参加讨论。于2001年在南京出版,仍在试用和征求意见中。

  回顾前面六个阶段的工作,我们要充满感恩的心赞美主,祂使华人教会的中文圣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汉语到少数民族语言;从由外国传教士翻译转为由华人圣经学者翻译,从个人翻译发展到集体分工翻译;从以英语、拉丁语翻译进步到直接从原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

  当前的汉语译本既有注重直译、严谨的和合本,吕振中译本,新译本;又有提倡“意义相等,效果相同”翻译理论的现代中文译本和当代圣经等意译本,可以适应信徒和慕道友的不同需要。

  当我们全心感谢主的恩典,纪念许多圣经学者的辛勤忠心奉献并感谢他们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我们的亏欠,汉语圣经译本还有不足之处。展望未来,我们祈求全能的父上帝,赐给普世华人教会有同心合意的灵,能协和地组织起来,做好和合本的修订工作。
发表于 2008-1-20 1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灵圣经翻译得不如思高版,但是注解比思高版多。
发表于 2008-1-27 22: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7.建宁土白译本
  (Kienning Colloquial Version)
  
   建宁在福建西部,但按现代方言分类,属赣方言。
————————————————
是属于闽语系统的。
过去的建宁府不是现在的建宁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16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