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75|回复: 8

国家语委副主任称普通话与方言没有冲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0 17: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语委副主任称普通话与方言没有冲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8日16:40 新华网
( `9 n# L9 z, }6 u- w4 I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吴晶)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并不存在冲突。
8 T! @: W( X. T) s3 X: _% L
1 ~+ t. C1 k+ P) r  _1 U5 {6 D" ?  针对记者提出的电台、电视台近来播放方言节目的现象,王登峰说,近年来方言的广播和电视节目确实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约束。我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进行播音有严格要求,例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使用方言类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的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3 \, L3 B5 n  G2 K

; s* f* B3 |2 [7 \& p* Y  他指出,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一项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我国推行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求民众在该说普通话的场合必须说普通话。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和交通通信的发达,很多方言可能使用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国际上也很普遍。从文化、民族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去研究和关注方言。同时,我们强调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W6 s' A: L: W7 B7 w, ?6 F& N

9 X) r, I* |5 ]! r3 }2 E  Z  他强调,在国家规定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地方,我们应该坚决地执行这样的一个规定。例如政府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信息,公共服务行业和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要用普通话。除了这几个国家法律规定的领域之外,私下里的交流,其他场合的交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甚至使用外语都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学家称新闻播报不能用方言不合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0日14: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t, Z3 d+ U/ }' X

& h3 _# g8 o2 }1 _) Z( x- a1 {0 A  本报讯 记者张演钦报道:昨天本报报道的“不懂普通话休想看新闻”一稿引起大家关注。方言使得新闻的传播效果减弱还是增强?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 ?( b0 C0 C4 G& x) g$ Y! b7 r8 X6 y; }: I8 A
  中国阅读与鉴赏研究会副会长、知名语言学家关湘说,普通话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所以推广普通话是“国际意识”的体现;同时,宪法第十九条也规定了全国要推广普通话,所以,推广普通话也是宪法意识的体现。“但是,民族、社会、文化是多元的,不能用普通话来统一全国的方言。”关湘说,方言为丰富汉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方言和普通话没有矛盾。“把它们对立起来是一种无知。要没安徽话,就没黄梅戏了;如没广州话,还有‘南国红豆’吗?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关湘说,处理好方言和普通话在新闻播放中的关系,还事关“统战”工作。“我们的华侨很多,尤其是祖籍广东的,没有粤语广播行吗?”关湘表示,新闻播报不能用方言是不合理的。
7 i7 N* T  @% x& y' X3 Q, p
/ `+ X; U, p2 V/ ], q) ~9 O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今日关注”栏目主持人薛乐说,珠江频道的粤语播报是经过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方言播报新闻是允许的。“国家语委的政策用意是没错的,是为了沟通的方便。但方言的历史很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要人为地改变方言、弱化方言,未必很合适。”薛乐举例说,粤语中一些词语是普通话所无法转换的,如粤语歇后语“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蹋细汗”,如用普通话转换,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其次,在一些方言地区,方言的流传范围和传播效果要远比普通话好,强行推广普通话,会否扼杀资讯传播的渠道?会否降低传播的效果?这值得大家深思。现在讲究“有效传播”,“我觉得至少在目前,方言播报新闻不应该被取消。”
$ g3 t4 j9 _5 @9 r4 d
& t. Z3 }8 T: K9 t  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节目主持人陈扬说,现在省市各台都有普通话新闻啊。我们的节目虽然是广州话播出,但全部上字幕,看电视新闻对于外地观众应该不成问题。关湘说,汉字是统一的、超方言的,国家统一语言是历史主流,所以不必为方言的存在而发愁。
; W; F% A, `. B3 i" T* X# |
1 T  C8 N6 L; _" c0 b8 k  }  来自黑龙江的齐女士虽然看不懂粤语新闻节目,但她对“新闻只能普通话播报”表示不解。“难道新闻就应该没血没肉吗?就应该冷冰冰吗”?齐女士表示,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什么要在春节期间穿得特别喜庆?不就是为了增加点气氛和文化含量嘛?“现在的选择那么多,根本没必要守住一个电视台,看不懂这个电视台的方言新闻,就转台呗”。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7: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之争大可不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0日10:19 每日新报
: l9 K: x( x0 n3 }
6 z, }/ x. m5 E' g0 b  & b: K8 {6 B: j, j2 l0 s3 B7 Q
方言之争大可不必! E0 k0 ~2 v1 u) B, I* {! m/ T) p
天津市新闻名专栏每日新说" z9 l- e0 \" u% p+ C3 f

: C+ f8 I' F& F7 o* k) m) {  郁建锋
5 N  e7 e; |1 M  X# W0 D; K: Q) R5 {+ I2 y) v8 `0 A4 Q
  “工黑发债”、“摸包拿钱,弄得八时梗”、“组嫩僧年前情四斤”、“阿拉得位把泥了”、“昂跟哒哟罢年里”……把这一大串拗口的文字通读下来,你肯定跟我一样晕头转向了,但肯定也会有很多人觉得倍感亲切,因为这些分别是闽南、四川、广东、上海、湖南等地方言的拜年话。尽管读着听着都费点儿劲,大过年的,也恕我礼多人不怪吧。% H& P8 k, `0 g  X

  ^! M# I6 N# A! e+ g* G  套用一句流行语——我的地盘我做主,每个人在家门口说老家话,自然谁也无权干涉。也许正因如此,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逐渐流行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以方言形式播出的电视节目有十几档,节目的收视率也都排在当地所有电视节目的前列。但这显然触犯了广电总局关于“所有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必须使用普通话”这一硬性规定。于是,广电总局不久前便推出一纸“禁方言令”,要求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不得播出方言译制片,重申电视剧不得使用方言等。
' e- U: A0 g- |$ D2 v3 I" u3 I3 D6 d- ~; l8 Z
  “禁方言令”一出,一片哗然。社会舆论几乎齐刷刷地站在了倾向于保护方言这一边。更有学者站出来呼吁:方言中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基因,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口头非物质遗产”。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确定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语言多样性。不知道是不是迫于这些压力,国家语委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国家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并不存在冲突,私下里的交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推行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还是要求执行公务的政府公务人员、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和教育领域的人员要用普通话。
  m! b3 T5 C4 A/ k  p$ T: i$ Y/ V8 d" B7 q6 D; h; b* T  C5 o
  由此看来,“方言争议风波”的矛盾焦点并不是方言本身,而是使用方言的时机和地点,人们大可不必如此较真儿。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国策,我们都应责无旁贷地拥护和执行,承担传播先进文化重任的电视新闻媒体更应当走在前面。但在一些娱乐、影视剧节目中,适当地使用方言土语也无伤大雅。试想一下,倘若本山大叔放弃一嘴纯正的苞米茬子味儿、电影里的毛主席没有配上浓重的湘潭口音,你会不会觉得别扭呢?
5 }. I0 _1 I3 W. M# d. a
6 \; l) k4 w$ Z  打开电视机,当你纵观国事、天下事的时候,清晰标准的普通话会将最准确的信息传达给你;当你试图放松心情会心一笑时,会有温暖自然的乡音俚语传至耳边,不必跋山涉水,游子就寻到了根,老乡就见着了老乡……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和谐的语言生活,不是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7: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10 1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看新浪上的有关留言,发现很多人喜欢上纲上线,总喜欢政治化,好像论题是“要在所有场合都用方言替代普通话来播新闻”似的,不明所以就在那瞎嚷嚷,都跟国家统一联系到一起去了,还真的是“中国特色”,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政治化,然后随意扣帽子。
发表于 2008-2-10 2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留言板始终存在着一群主持“舆论导向”的网评员
发表于 2008-2-11 14: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工黑发债”、“摸包拿钱,弄得八时梗”、“组嫩僧年前情四斤”、“阿拉得位把泥了”、“昂跟哒哟罢年里”……把这一大串拗口的文字通读下来,你肯定跟我一样晕头转向了,但肯定也会有很多人觉得倍感亲切,因为这些分别是闽南、四川、广东、上海、湖南等地方言的拜年话。尽管读着听着都费点儿劲
) S& F  Y9 M& L- G" j- n! n; y8 i+ _! \, z
這纔叫全國人民過春節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播新闻禁方言 大陆国家语委惹质疑

(台湾)   (2008-02-11)
0 D$ I, w( x; m. a6 {! M& Y* L9 i1 P# U% m+ P7 H2 h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语言政策」在中国多民族、多族群的特殊社会结构里,是一项极其敏感的政策。日前,大陆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新华社》访问时曾说:「广播、电视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随即引发舆论的质疑,并且要求不应任意取消方言新闻。
' A3 ]6 ~( V) r1 y5 N0 }
! j4 L+ h, Y. N/ k/ m   王登峰说,近年采用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确实愈来愈多,有些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约束。中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播音有严格要求,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
$ E5 Z+ N4 t5 e' C5 H  D
0 N, e6 G1 A+ [   王登峰并说,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国策,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但在国家规定使用通用语言的地方,应坚决执行规定。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讲普通话。新闻媒体要用普通话传递资讯。0 j0 r. c( C6 i, v/ H; Q% e7 B
; A* o! N- z4 M7 Y
   国家语委的强势态度,随即引发议论。据《羊城晚报》报道,中国知名语言学家关湘说,民族、文化是多元的,不能用普通话来统一方言。
* P6 M0 ]& R( x; a( \+ |  ~# @5 Y9 V8 c- k# |
   方言为丰富汉语作了杰出贡献,方言和普通话没有矛盾。把它们对立起来是一种无知。要没安徽话,就没黄梅戏;如没有广州话,还有《南国红豆》吗?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 V- y( _4 Y/ N0 i' g3 O* v3 t# c* o6 Z1 @  }: Z- \. u
   对此,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今日关注」主持人薛乐说,该频道粤语播报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方言播报新闻是允许的。「国家语委的政策用意是没错的,是为了沟通的方便。但是方言的历史很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要人为地改变方言、弱化方言,这样未必很合适。」0 \2 W7 z4 r7 M& [" N+ |; m
+ Y/ |4 \% _$ c' u9 v
   薛乐进一步举例表示,粤语有些词语是普通话所无法转换的,如粤语歇后语「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蹋细汗」,如用普通话转换,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同时,某些方言地区,方言的流传范围和传播效果要远比普通话好,强行推普通话,是否会扼杀资讯传播渠道?值得深思。
- H% D! {5 {# x/ b: O, ~2 }3 Y8 g) f. h1 O1 S
   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主持人陈扬说,现在省市各台都有普通话新闻。该节目虽然是广东话播出,但全部上字幕,看广东话的电视新闻,对于外地观众应不成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9: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评:方言背后是鲜活的地域文化

胡印斌) {! B# n! h$ {+ \1 ]
/ o" a' \+ v! o- p0 R
2008年02月13日10:40  来源:红网
5 `8 K. s# S' N, Z
* ]  \: m0 V* r: B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问题再起波澜。有报道说,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近日对媒体表示,我国对地方台使用方言进行播音有严格要求,播报新闻不能使用方言,使用方言类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时长和占节目总数的比例也都有严格要求。云云。(2008年2月9日《羊城晚报》)  ?: P  L, R: j4 R
9 }* j5 \5 ^) @1 X6 y  A" P: a
  这位语委官员的表态在坊间引起热议,很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看法,认为在语言使用的问题上,应该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应该出现“必须”、“不许”这样的绝对性话语。方言和普通话也没有矛盾,“把它们对立起来是一种无知。要没安徽话,就没黄梅戏了;如没广州话,还有‘南国红豆’吗?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语言学家关湘如是说。: p- T" Y4 b2 k1 Q) J
7 |: g2 F% p$ z- T$ M- e* R5 a: b
  此前,类似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争执已经进行过一些回合。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令,各电视台电台一律不得播出方言译制片;2005年,广电总局要求电视主持人一律讲普通话,重申电视剧不得使用方言;2006年,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表示将出台政策,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而关于上海话被“围剿”的话题也不断传出来。
  N8 J  G/ f* ?! H) Q. l1 M6 G1 A) _  w3 L- J% B( p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国家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公开驱逐方言的情况?按照有关部门的说法就是:方言土语泛滥,群众意见很大。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方言的大面积使用可能会影响推广普通话的国策。% E7 U& s/ K+ o

) Y% n; u: V6 p" B* a4 w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对方言土语有意见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群众呢?不好说,官员阶层应该不会有意见,我们知道,按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要求,公务员是必须要讲普通话的。那么,反对讲方言的只能是普通市民、农民了,而事实上这部分人正是使用方言土语的主体。可见,将方言土语一定范围内的复苏视为“泛滥”,一开口就错了,而以“群众”作为反对的口实,更是错上加错。
7 Z, ^# c7 m- Z
' y; Z( ]+ F  x" Z  方言土语是什么?方言土语的背后是鲜活的地域文化,各个地区的人、各个民族的子民都有属于自己的方言,那是他们自我确认、互相确认的最鲜活的标志。可以说,方言中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基因,是民族珍贵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所谓“母语”,往大里说是汉语言,具体讲,就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各种方言。
% p7 x" t. r9 t
2 X/ J9 o4 z$ e! ^  方言土语的保护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研究性保护”上,而应该切实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复活。语言的传承只能依靠具体的人、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具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果这也不准、那也不许,这也设限、那也受制,到处“驱逐”的结果,只能是众多鲜活的方言在我们的保护中被慢慢遗忘。. i3 p2 D0 o0 @# ^! R
6 X5 d. ?6 Q3 H) f# Y. }
  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极为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未间断的悠久历史使得生活其间的子民拥有了不同的方言土语。人们通过这些特别的音特别的调特别的文字,接触、交流、发展和繁荣各自的经济文化。今天我们触摸这些语言,你甚至能够感觉到浸润在那文字背后的力度和温度。这样的丰富和繁复本身,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强盛不衰的见证。
0 e# x/ z! I1 q. P+ v) L& b9 V" @
! f0 n% g6 H. ]2 k  不知何故,这样的文化遗产竟然会被某些部门认为是“方言土语泛滥”?即便是以推广普通话的名义,也不应该、且不能够消弭方言。作为联合国标准语言之一的普通话固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也是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意志所在。但我们完全应该能够寻找到一条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存的路径,而不是动辄非此即彼、手忙脚乱。4 }+ x9 G: c- C' M; Z
& {* n4 Y7 K8 p
  语言是一条河流,在经年累月的滔滔流淌中逐渐丰富。我们没有理由在我们这一代让方言消失,变成真正的“遗产”,只存在与研究之中。民族、社会、文化是多元的,不能用普通话来统一全国的方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4 0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