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ajinomoto1984

关于台湾的文字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6 0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出来是让你看数据的,看看简化方案有没有用了很多种创新。当然因人废言,无视证据的精神胜利也是老传统了,莫非也是随着“正体”一同继承来的么?
发表于 2009-7-26 09: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出来是让你看数据的,看看简化方案有没有用了很多种创新。当然因人废言,无视证据的精神胜利也是老传统了,莫非也是随着“正体”一同继承来的么? ...
mandarin 发表于 2009-7-26 09:16

民国政府版本的简体字  大都是民间同行的简体写法  比如 台 凤  銹  縂。方舟子文中的简化汉字7种方式  就是用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来改造汉字。
发表于 2009-7-26 09: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政府要想强制那还不简单,别忘了国语是怎么推行下去的,造成现在台湾的方言状况还不如大陆.
ajinomoto1984 发表于 2009-7-26 08:51

想强制是可以  但并不简单。别忘了台湾人是怎么反弹的   现在台湾的方言政策是怎么样的。宋楚瑜限制闽南语节目 到最后自己还不是得用一口怪异台语来选举。
再说了 推行国语  本身没有禁止或者“废除“方言。而且国语本来就是官方语言。尽管有从媒体、教育上限制  闽南文化继续在台湾传承。
而简化是改造、取代原有的汉字。这两者可比性不高。
发表于 2009-7-26 0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
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
一半来自俗体字。

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
你是想说2236里有很多是过去2400、4445、3150都不包括的么
发表于 2009-7-26 09: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18# klutz  
例子他找错了,但是上古确实有去入谐声,而且为数不少:
例 列
逝 折
内 纳
兑 脱
盖 盍
髻 吉
………………
双相障碍 发表于 2009-7-26 08:55

多谢指正。
发表于 2009-7-26 09: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政府要想强制那还不简单,别忘了国语是怎么推行下去的,造成现在台湾的方言状况还不如大陆.
ajinomoto1984 发表于 2009-7-26 08:51


去台前后的国府对基层的控制力那几乎是判若两国的。。。
发表于 2009-7-26 0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削
债-责
发表于 2009-7-26 0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
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
一半来自俗体字。

你是想说2236里有很多是过去2400、4445、3150都不包括的么
---------------
光看数字有什么用。  人家都说了  基本来自草书 和 俗体字。简化字只有一部分是草书和俗体字   很多是其他方法的改造。
再说了  我说的创新是和民间的简体写法  以及 国民政府的简体字方案比较。49年以前的创新 民间学者的创新 不也是创新么。
发表于 2009-7-26 1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现在还时不时上街搞一下摘牌罚款运动,还说没强制使用,这也太那个啥了吧
发表于 2009-7-26 10: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darin 于 2009-7-26 10:49 编辑

还有钱玄同的2400呢,即使4445、3150完全不被文改委采纳,你还需要证明超出有2400的“创新”。另外草书和俗体之外的简体还剩多少,是否是历代俗写里从未出现过的“自出机杼”?不知道你这个未经证实的“很多”其他新方法是如何得出的。还有49年以前官方/民间的简体本身就来自草书等历代俗写本无所谓创新,无法推出继承民国以来简化传统的文改委简化字有所谓“创新”。
发表于 2009-7-26 1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lutz 于 2009-7-26 10:58 编辑
还有2400呢,即使4445、3150完全不被文改委采纳,你还需要证明超出有2400的“创新”。另外草书和俗体之外的简体还剩多少,是否是历代俗写里从未出现过的“自出机杼”?不知道你这个未经证实的“很多”其他新方法是如 ...
mandarin 发表于 2009-7-26 10:34

草書和俗體外還剩多少?用國語發音替換聲旁和合併漢字不就是。哪個朝代把  寫法意思都不同的字合併過?哪個朝代用某一地方言的發音改造過聲旁?哪個朝代官方提出過廢除漢字?
我之前的Point 就是 簡化字和簡體字是兩個概念。簡體字是民間的俗寫體  簡化是系統性地改造漢字 取代原有的漢字  這就是創新。
我沒看過錢玄同那個2400的方案。就算我D的簡化方案完完全全是依照2400的方案 那麼也是錢玄同的創新---也一樣説明簡化字的“創新性”。不過我看過一些國民政府的簡體字 我之前也說過  都是民間通行的俗體  不是創新的簡化字。
发表于 2009-7-26 11: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更有可能来自日本,因为只有日语才把“玉、国”都读koku
大陆简化字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取自1946年日本的简化汉字
发表于 2009-7-26 11: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
”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
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
、“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
”、“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
、“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
”、“远”、“扰”、“犹”、“惊”、“护”等。
用國語發音替換聲旁和合併漢字不就是。哪個朝代用某一地方言的發音改造過聲旁?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
”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
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
哪個朝代把  寫法意思都不同的字合併過?

至于说哪個朝代官方提出過廢除漢字?秦始皇废六国文字啊,你现在用人家“删削之余”不是很顺手很以为天经地义不可撼动么?

我之前的Point 就是 簡化字和簡體字是兩個概念。简化、简体在内涵上是有差异(历史/当今、民间/政府……),但落实到具体内容上差别约等于零,钱玄同的7种办法就是对历代俗写的总结,简化、简体在性质和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你有否定推行方法的自由,但你没有歪曲简体字产生理据的自由。
发表于 2009-7-26 1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更有可能来自日本,因为只有日语才把“玉、国”都读koku
大陆简化字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取自1946年日本的简化汉字
沈小三 发表于 2009-7-26 11:12

“相当一部分”是多少,占多大比例
发表于 2009-7-26 1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废了“汉字"么?那时候有”汉字“这个概念么?
那7点是对历代俗写的总结?俗写体有用北京音合并同音汉字 互相代替声旁么?真要那么写 那就是白字 而不是俗体字。
民国政府试图推行的 现在台湾 香港人 写的  就是简体字;用系统方法改造汉字 减弱汉字表意性(终极目的为废除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的才是”简化“方案。我没有歪曲简体字的产生  我只是否定系统地”简化“汉字的正当性。
发表于 2009-7-26 1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请注意 方舟子的用词: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假如一脉相承  仅仅是对民间俗写的总结 何谓”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方法?是系统性改造汉字的方法 不是对过去的”总结“
发表于 2009-7-26 1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废了“汉字"么?那时候有”汉字“这个概念么?

甲骨文都是汉字呢,六国文字倒不是汉字了?
那7点是对历代俗写的总结?俗写体有用北京音合并同音汉字 互相代替声旁么?真要那么写 那就是白字 而不是俗体字。

你怎么知道北京音在古代民间没有区域流行过?俗体字多数是靠民间传承的,民间管你白不白呢。
民国政府试图推行的 现在台湾 香港人 写的  就是简体字;用系统方法改造汉字 减弱汉字表意性(终极目的为废除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的才是”简化“方案。我没有歪曲简体字的产生  我只是否定系统地”简化“汉字的正当性。

你歪曲的是简体字产生的理据,无视简体字方案的继承性,凭空给文改委捏出“很多”于古无源的“创新”。如果说否定“系统”简化汉字,那国民政府推行的简体字也不可谓不系统,同样遵循钱玄同7个办法的思路,麻烦你顺手否定否定吧。
发表于 2009-7-26 1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一脉相承  仅仅是对民间俗写的总结 何谓”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方法?是系统性改造汉字的方法 不是对过去的”总结“

方法就是途径,你非要理解成指导意见是你的自由
发表于 2009-7-26 1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lutz 于 2009-7-26 12:28 编辑
甲骨文都是汉字呢,六国文字倒不是汉字了?

你怎么知道北京音在古代民间没有区域流行过?俗体字多数是靠民间传承的,民间管你白不白呢。
你歪曲的是简体字产生的理据,无视简体字方案的继承性,凭空给文改委捏出“很多”于古无源的“创新”。如果说否定“系统”简化汉字,那国民政府推行的简体字也不可谓不系统,同样遵循钱玄同7个办法的思路,麻烦你顺手否定否定吧。
mandarin 发表于 2009-7-26 11:51

不跟你扯秦始皇。。。
你又开始胡思乱想了。广东人 鬱 讀wat 郁讀yuk 怎麼會用北京音合併這兩個字?吳語 並 併 發音也不一樣 怎麼會合併? 各地只 隻發音也都不一樣  誰會用只代替隻? 你要是說從古就有人把穀寫成谷 把麵寫成面 那叫做寫白字 或者是不識字 不會成爲社會通行的俗字。
最後  国民政府的简体字方案我说过100遍了  大都是民间通行的俗体字 没有用那7点的思路  一点都不系统 。此外那7点也不是钱玄同提出的  是后人根据钱玄同的思路发展得出的。
发表于 2009-7-26 12: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lutz 于 2009-7-26 12:28 编辑
方法就是途径,你非要理解成指导意见是你的自由
mandarin 发表于 2009-7-26 11:53

方法就是方法  就是系统性改造或者创新的方法。 简化就是用了各种方法作了很多创新。
随便找一段毛语录学习一下:
1953年毛泽东提出:“作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汉字的数量也必须大大减缩。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3 1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