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14-4-20 20:03:50

渐行渐远的 姑苏童谣

2014-04-11 08:31 来源:苏州日报
□王梦沂
不合逻辑却有趣的童谣如今苏州城里,已很少能看到成群的孩子,在一起唱念童谣了。曾经一起唱童谣的孩子们,现在基本都随着红歌,结伴在公园里、小区里跳老年舞、健身操了。想想儿时的他(她)们,总喜欢聚在巷边街角的某一块空地,或在谁家的天井、公用客堂里,一起又唱又跳,传诵着开心而滑稽的童谣。虽然旧时童谣大多是不知所云的,有些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但我们依然是唱得兴趣盎然。在此回忆着写一些出来,就算是一种童心的回归吧。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几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今朝买条鱼烧烧,头弗熟、尾巴焦,盛勒碗里壁扑跳,宝宝吃仔豁虎跳。一跳跳到城隍庙,香炉腊扦侪翻倒。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我叫外婆蚕宝宝,外婆骂我小赤佬,宝宝乐得哈哈笑。一只馒头一块糕,闭拢眼睛快困觉,醒仔转来吃糕糕。”以及“康铃康铃马来哉,隔壁大姐转来哉,买点啥个小菜?茭白炒虾,田鸡踏煞老鸦,老鸦告状,告畀和尚,和尚念经,念畀观音,观音卖布,卖畀姐夫,姐夫关窗,关着一只苍蝇,苍蝇爬灰,爬着一只乌龟,乌龟拆屁,拆勒囡囡格嘴巴里。”和“笃笃笃,买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仔倷格肉,还仔倷格壳。”虽然我对“摇啊摇”里“外婆叫我好宝宝,我叫外婆蚕宝宝”这句话一直不能理解,也解读不出其含意。也许是有人恶作剧,窜改了原有的歌词吧?但这几首童谣的歌词都很亲切,充满了慈爱的亲情和幸福的味道,所以歌词虽有点瞎七搭八、逻辑混乱(譬如买糖粥和胡桃壳混身不搭界),却依然流传广泛,版本也很多。
儿时冬天,有一句挺费解的童谣,一直让我憋得难受。这是在玩一种叫做“轧扭扭”游戏时“喊”出来的(“轧”在苏州话里有“挤”的意思)童谣。天冷时,一帮孩子排在朝阳的墙根“轧扭扭”,大家一起用力往墙角轧,或两边的人往当中轧,目的是把其他人轧出墙边。还边轧边唱:“轧煞老娘换糖吃。”现在想来,非但莫名其妙,简直是大逆不道了。有的童谣还拿阿姨来寻开心:“阿姨长,阿姨短,阿姨头浪顶只碗,碗里有块萝卜干,吃煞吃势吃弗完。”莫名其妙的还有许多,譬如:“瘪嘴老太婆呀,吃饭敲铜鼓啊。啥人敲得响呀,明朝来白相呀。”有见过老太婆吃饭敲铜鼓吗?“落雨哉,打烊哉,小八腊子开会哉,大头娃娃跳舞哉。”落雨时小八腊子开会倒有可能,为何大头娃娃要跳舞?“先生鲜,屁股尖,骑在马上颠了颠,跌勒地上牵了牵。”“轰隆轰隆烧狗肉,狗肉香、请先生,先生吃仔烂肚肠”——人家先生惹你了吗?还有:“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落脱三角三,转去做瘪三。”好像还有“前山翻后山,跌得屁股粉粉碎,打只电话三零三,请个医生猪头三,票子看脱三百三,看看不来噻,咪哩吗啦送下山……”这不是触自己霉头吗?看来,童谣不一定都要合乎逻辑,只要朗朗上口,充满童趣,就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童谣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仔细想想,以前有一部分童谣应该算有点意义的,譬如女孩子跳橡皮筋时喜欢唱的:“刘胡兰,十三岁,参加革命游击队,她为人民牺牲了,你说光荣不光荣?我说光荣,真、光、荣!”“红小兵,上北京,见到毛主席,心里真高兴!”“马兰花、马兰花,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糯米饭、八宝饭,农民伯伯种出来。”“周扒皮,爱吃鸡,半夜三更来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还有“你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碧绿青。啥个碧?毛笔。啥个毛?三毛。啥个山?高山。啥个高?年糕。啥个年?19××年——”。这首童谣仿佛是个接龙游戏,要求每组词语都要回答前组一词语提出的问题,能让孩子们在童谣的接龙中,受到文字的启蒙教育。
印象中,下面这首童谣也特别有意思,它将苏州的四季风俗正确地唱了出来:“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来放鹞子,三月清明青团子,四月蚕宝宝结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来摇扇子,七月蒲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剥开料红小桔子,十一月太阳里踢毽子,十二月底搓圆子。”——准备过年哉。另外,我个人很喜欢颠倒话童谣,它把多组事物放在一起颠倒着唱,思路非常活跃,感觉很有趣。譬如:“开开天、看看窗,满天月亮一粒星。关关夜饭吃大门,忽听外面人咬狗,拾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还有“小鸡叼老鹰,老虫捉花猫,木头沉河里,石头水上漂”等等,它们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会让人去展开想象力的,应该还有一些,朦胧记得的有:“阿三头,摆摊头,摆勒城门旮旯头,拾着一只肉馒头,吃着一口屎粒头。”这童谣起码说明旧时三个问题:一是那时孩子多,父母起码要生三个;二是就业比较困难,常需要摆摊头来维持生计; 三是苏州古城门多,而且城门口进进出出人多,是个摆摊头的好地方。“王先生,蹲野坑,呒不草纸喊爷娘,有仔草纸弄白相。”这首童谣尽管有点不上台面,但它有一定的激励意义:做事不能像王先生,凡事要抓紧,尤其是在生活节奏非常快的今天。
这些渐行渐远的姑苏童谣,虽然有些谈不上什么教育意义,但至少有两点不可否认:一是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是给传承苏州话起了不小的作用。当年也有不少孩子是从外地迁过来的,在传唱苏州童谣当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一口苏州话。可现在苏州有些孩子,由于从小受普通话的普及,甚至连本土方言都不太会或是不愿意讲了,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他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小时候传唱童谣的那种乐趣了。
http://wu-chinese.com/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吴人的微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渐行渐远的 姑苏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