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7-5-27 04:03:47

上海方言史研究的力作

上海方言史研究的力作
                        2004-3-11 14:18:30   游汝杰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http://www.ewen.cc/images/smalljpg.asp?fname=/images/fenmian/0308/0308010024.jpg&w=121&h=173                   上海是现代中国最大的城市,作为城市方言,上海方言是全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向来是学界和一般人津津乐道的。事实上举凡政治、宗教、商业、交通、建筑、电影、绘画、体育等方面的历史,早有许多专书和专论加以研究,惟独有关上海地区的方言的历史一直未见有专书出版。语言学家钱乃荣的新著《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不仅对汉语方言学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对于上海文化史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全面研究上海方言的历史,包括上海方言的形成、近代以来上海方言语音的演变、词语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上海是元代从松江析置的,作者认为上海方言即是在松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者对今上海地区的方言区划提出新的见解,将上海地区方言划分为六个区域:上海城区方言、嘉定方言、练塘方言、崇明方言、松江方言、上海方言。书末附有上海地区方言分布图。图上的网点十分细密,包括上海市区和原上海十个郊县所有乡级政府所在地。作者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自己实地调查结果为基础,比较研究了从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期各个历史时期上海方言音系。作者将上海方言语音的演变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期为1853-1899年,第二期为1900-1939年,第三期为1940-1969年,第四期为1970-1999年。

    “上海方言词语的演变”部分,作者抓住了两百年来上海方言词汇演变的两大特点,一是词汇的都市化,即上海的都市化程度越高,越来越快,土著词汇大批淘汰,而被新生的都市话词汇所替换。同时不断产生花样繁多的都市流行语。二是在清末民初,因华洋杂处,产生了大量译词、外来词和洋泾浜语。作者不仅提供了大量洋泾浜实例,并且指出今天的日常用语有许多是来源于英语,只是习焉不察,忘了它们的来源,例如“混腔势”(寻找机会,源自chance)、“骨落三姆”(全部,源自grosssum)等。

    “上海方言语法的演变”部分,篇幅多达全书一半,其特点是穷尽性地逐类研究语法演变。材料丰富,内容全面而详细,包括构词法、封闭类词、各种动词的体、话题句、双宾语、比较句、疑问句等。各类又分细项深入研究。如此全面、细密、深入地研究一个地点方言语法的历史,是前所未闻的。所揭示的上海方言历史语法现象对吴语语法历史,乃至近代汉语语法历史研究都有重要价值。例如数词“一”和量词用作指示代词。

    研究上海方言历史的文献资料大约有三类:一是方言文学作品,例如方言小说、地方戏曲、民歌等。二是地方志中的方言志。三是西洋传教士上海话著作,包括《圣经》的上海方言译本。第一类大多是苏州话资料,况且其中的方言成分大多是不纯粹的,或者只是掺杂一些方言词汇,或者只是人物对白用方言。第二类一般只是收录一些方言词汇,所用是方块汉字,并且没有成篇的语料。最有价值的是第三类资料,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言,传教士的著作都是远胜于赵元任之前的中国学者。这些著作是研究汉语方言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所憾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为语言学界所忽视。而钱乃荣的《上海语言发展史》独具慧眼,取西洋传教士著作为主要材料,进行研究,从而取得突破。如果舍弃这些资料,要如此详尽地研究上海话的历史是不可想像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方言史研究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