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 发表于 2007-5-27 05:19:45

关于文白读以及历史层次的对话(转自东方语言学)

潘悟云:文读与白读历史上谁早提出的?

郑张尚芳: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已经这样注了,是否最早还待考查

潘悟云:文读、白读用作历史层次分析的标准很不好,应该把它废掉,你看如何

郑张尚芳:我看还是把它详化,再给科学的说明

潘悟云:文读原来就是读书音吧,

郑张尚芳:是

潘悟云:现在一些文章中的所谓文读显然不只是读书音,白读也不只是口语中使用

郑张尚芳:各方言的文白读的内涵不一样

潘悟云:科学的分类,第一条就是标准的一致性。而且文、白读有时候不好分,温州音档中魂韵85字,读aŋ的41字,读y或ø的44字,前者有许多基本词与俗语,后者也有许多基本词与俗语,哪个是文读,哪个是白读?

郑张尚芳:按传统的文白读定义倒好办,依照老师教的就是文读,我们从口语里发现的就是白读。此合于原义。不是由我们定哪个韵是文,哪个韵是白

潘悟云:梅祖麟说吴语中鱼韵读y的是文读,来自北方,读i、e的是白读,是固有的。我小时候读书,老师都是用温州话教学,普通话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鱼韵绝大部分读y,如果说这么多的温州人口中的这么多的温州字音,都是学北方,自己原来的音放弃不用,我有点不相信。我想,更可能的情况是y就是吴语自身演变的结果,而e、i等是滞后层次

郑张尚芳:温州凡是白读多是滞后层次

潘悟云:所以,应该分为主体层次、滞后层次、外借层次。不要分文读层次、白读层次。外借层次也是少数,哪里会一个韵中百分之九十多是外借的。

郑张尚芳:鱼韵的音变链起点是 a-终点是-y,其中有好多滞后层次。这是历史层次分析。文读是老师所传文读音,凡是在此系统没有地位的口语音是白读。辨认出这些白读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原因、地位,是文白读分析的工作。它跟语音的层次分析有联系,但是是不同的工作。这是不同的范畴 。

潘悟云:问题是目前国内历史层次分析的很多文章,都不是用传统意义上的文、白读。一个音类中有几个读音,就把其中的一个断定为文读,其他叫白读1、白读2……

郑张尚芳:我也不看好这种分析。我们对方言历史层次分析可以另外搞一 套。但方言文读系统要如实记录。把其中没有的仍叫白读。这样才看出我们的分析工夫来。

潘悟云:读书音是一种特殊的系统,需要花力气去整理、分析。它与历史层次分析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郑张尚芳:对了,这两个名词仍保留,但不是用在层次上

潘悟云:所以,我们应该写文章把研究的方向扭转过来。

郑张尚芳:应该写出来,扭一扭。

潘悟云:有滞后层,也应该有超前层吧, 一个音变,大多数的词一起变,个别会滞后,应该有个别超前。

郑张尚芳:有,但创新层往往不划一,要一个播散过程才定。温州有部分人团桃都读ɞ,酸读了骚,大约只有2/10人。

潘悟云:我主张,大部队叫作主体层次,滞后层与超前层合起来叫什么层?可以与主体层次相对待,叫逸出层行不行?

郑张尚芳:这样叫也可以

吴人 发表于 2007-5-27 05:20:20

陈忠敏先生关于文白异读的看法,也转自东方语言学。

本人对文白异读及语音层次的关系曾发表过几篇文章,很高兴网上有这个题目的讨论。看了以后很有启发,也提出一些意见,请指教。

一,我觉得文白异读最早并不是赵元任提出。中国明清时期地方志上往往有方言卷或方言志,里面有“文言/土白”的说法。比赵元任早的还有洋人J. Edkins1853年的A Grammar of Colloquial Chinese as Exhibited in the Shanghai Dialect,他在书中有一个Appendix是专门论述上海话的“文理”读音的: “On the 文理or higher colloquial used by literary men”。他用汉字“文理”这个术语,表明他以前曾看到过这个术语,否则一个洋人是不敢贸然用汉语的术语来指称某一现象的。顺便说一下,以前也有人认为赵元任是第一个指出吴方言连读变调现象,其实J.Edkins比他早,1853年的书有里J. Edkins对上海话有比较详细的连读变调描写。

二,说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往往都引李荣1982年文章里的那句话来说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不同于其他方言。我曾仔细地查看了李氏的原文,觉得他把方言借词中的读音当作了文白异读了。李氏这句话是针对他所举的两个方言借音的例子说的。 见母二等的“搅” 和“尴尬”“ 尴”。借词相当于英语术语的loan words,整个词借过来,所以读音也是整个词的借,借词是零星的,所以读音是孤立的,个别的,不成系统。而文白异读是系统音类读音的差异,其中跟借词读音不同的两点是“系统”和“音类”。我们之所以说它是文读或白读是从系统的音类差别看,而不是用个别的整个借词的读音来鉴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话跟其他方言一样并没有例外。

三,我曾在90年写过一篇文章,也主张废除文白异读,此文后来过了好多年在1997年的《语文论丛》上发表。不过后来觉得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的一个现象,也有可利用的价值,如果我们从文读/白读入手,用文读层/白读层来把它们跟语音层次挂起钩来,也是有利用价值的。如何把本地人认为的文读音/白读音转化为语言学上的文读层/白读层我曾写文章讨论过,发表在03年的《语言研究》上。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希望各位专家继续讨论下去。

guoguo 发表于 2007-6-23 23:16:58

我也觉得文白就是语音层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文白读以及历史层次的对话(转自东方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