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911|回复: 5

[输入法] 吴语徽州方言[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7 15: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语的特点和分区
徽 语 的 特 点 和 分 区

赵 日 新

一 关于徽语研究

关于徽州方言的归属,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赞成独立,有的人不赞成独立,有的人将其归入吴语,有的人将其归入赣语,有的人将其归入江淮官话。赵元任1962《绩溪岭北方言》说:“徽州方言在全国方言区内很难归类,所以我在民国二十七年给申报六十周年出版的中国分省新图画方言图的时候就让徽州话自成一类。因为所有的徽州话都分阴阳去,近似吴语,而声母都没有浊塞音,又近似官话。但是如果嫌全国方言区分得太琐碎的话,那就最好以音类为重,音值为轻,换言之,可以认为是吴语的一种。”
过去对徽州方言归属的不同看法,主要是因为徽语研究不够深入,可以依据的材料很少。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以下简称《地图集》)A2“汉语方言的分区”指出,“本图集徽语分布于安徽省旧徽州府与宁国府南部太平(今属黄山市)、旌德、宁国三县一部分地方;浙江省旧严州府;江西省旧饶州府北部浮梁(今属景德镇市)、德兴两县。”图B10“安徽南部的方言分布(本图编辑:郑张尚芳,主编:李荣、熊正辉)”指出,“徽语区包括安徽、浙江、江西等三个省的十六县市,分五片,约二万五千平方公里,三百二十万人。”这五片是:绩歙片、休黟片、祁德片、严州片、旌占片。关于徽语独立成区的标准,《地图集》举出了如下几条:“古全浊塞音声母,多数地点今读送气清音,送气与否,总的说还看不出条例”,“鼻尾多脱落,但又以带-尾作小称”,“许多日母字今读[•-]声母”,“泥来不分”,等。
  《地图集》将徽语独立为与吴语、赣语等并列的方言区,开创了徽语研究的新局面,徽语研究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曹志耘《严州方言研究》(好文出版1996)“比较谨慎勾勒出严州方言的轮廓,描写的深度大大地突破了过去的水平,为汉语方言研究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显示了严州方言在徽语中的特殊地位”(该书序)。作者认为,“由于迄今为止我们对严州方言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要确定严州方言的性质和系属为时尚早”。“淳安话和遂安话具有很大的独特性,既跟吴语差别很大,又跟安徽省南部的徽州方言很不一样”,“建德话和寿昌话跟吴语比较接近,尤其是它们的文读系统可以说完全是吴语型的”。严州“四县方言之间,淳安话和遂安话比较接近。……建德话和寿昌话比较接近,尤其是二者的文读系统十分相似”。
孟庆惠(1997)《安徽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是对安徽全省方言的描写记录,其中第5篇用140页的篇幅记录了皖南地区的徽语。该书提出皖南徽语的10项共同特征:(1)古全浊声母一律清化,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大都送气;(2)章组字和知组三等韵的字(除通摄外),今音大都读[]声母;庄组和知组二等韵的字,今音大都读[]声母;(3)古日母字今音大都读成[Ƥ]声母,少数字读成[Ʒ声母;(4)开口二等见晓组声母的常用字,今白读音仍为牙喉声母,韵母也读洪音;(5)古疑母字,今洪音韵前大都读[]声母,今细音韵前大都读[Ƥ]或[]声母;(6)蟹摄一二等的字,今音不带i韵尾,效摄各韵的字,今音大都不带u尾;(7)深臻摄阳声韵与曾梗通摄阳声韵字,今读阳声韵时大都混同;(8)阳声韵除通摄字外,在皖南徽语中已不同程度的出现转化为阴声韵的现象,其中咸山两摄转化得最快,宕江摄次之;(9)流摄一等韵的字,今音大都读成细音韵母,与三等韵混同;(10)古四声的平去两声,在皖南徽语中按其声母的清浊,分化为不同的类型。该书对安徽方言包括徽语的分区完全按照《地图集》的分区方案。
平田昌司等(1998)《徽州方言研究》(好文出版)介绍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徽州方言的形成和概况以及徽州方言的共同特点、内部差异;记录安徽省的绩溪、歙县、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和江西婺源等7个地点的音系和同音字表;收列以上7个地点的454条词语;罗列语法特点并举了79个语法例句。本书提出了17项徽州方言共同特征,其中值得注意的有:(1)全浊声母全部清化;(2)泥来母在洪音韵母前相混;(3)梗摄三四等字韵母白读念成低元音(清[]冰[]);(4)有央元音尾韵母[];(5)鼻韵尾弱化,以至完全丢失;(6)连调规律简单;(7)由介词“是”(在)和表方位的指示代词构成进行体标记(渠是个仂吃饭,休宁);(8)结构助词用“仂、唉、个”,不用“的”;(9)有表增添意义的动词后置成分“添”。(参石汝杰2000)作者认为,“徽州方言是相对接近长江中游流域方言的一种混合性的方言;而严州方言是在吴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过渡性方言。”
赵日新(2001)讨论徽语的形成特点,将徽语跟周边的吴语、江淮官话和赣语进行比较,指出,徽语的底子是古吴语,所以从发生学角度来看,即便徽语在后期的发展中受其他方言特别是权威方言的影响而混入了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或各自独立发展出一些新的特点,但这些特点还不足以使徽语“官话化”,徽语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吴语,可以归入吴语,成为吴语的“徽严片”。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徽语”章(郑张尚芳撰稿)指出“徽语区别于相邻吴语、赣语、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为:
1.古全浊声母清化,塞类声母不分平仄以读送气清音为主区别于吴语,全送气区别于江淮话;
2.声调简化,以六调为主。古清去浊去有别,而调值有并于平上的浊入常并阳去或阴上区别于吴赣江淮;
3.古鼻韵尾及-i、-u韵尾大量脱落或弱化区别于赣语;
4.全浊上保留读上声为主,连调变化发达而以前字变调为主区别于赣语、江淮话;
5.有鼻音式儿化小称音变区别于赣语、江淮话。
王福堂(2004)提出徽语语音的九个共同特点:(1)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部分字送气,部分字不送气;(2)微、日、疑母音值为[]、[()]、[()];(3)泥来母开合字声母或分或混,齐撮口字声母则都区分;(4)知照组三等字声母音值为舌面音或舌叶音;(5)蟹摄一二等韵母为单元音;(6)流摄开口一等韵全部或大部分字转为齐齿韵;(7)咸山宕江摄阳声韵韵尾弱化,韵母转为鼻化韵,或进而再转化为阴声韵;(8)咸摄一等覃谈韵部分方言区分,部分方言相混;(9)平声、去声分阴阳。作者在讨论了徽州方言的性质及其与吴语的关系后指出,“徽州方言如果归入吴方言,成为吴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或土语群,也许是最为合适的归宿。”
总之,自从《地图集》出版之后,有关徽语的研究成果逐渐多了起来,但对徽语能否独立这一问题的看法,目前还远没有达到一致。《地图集》区分汉语方言的首要标准是古全浊声母的今读这一早期历史性条件,徽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部分字送气部分字不送气,其间没有语音条件。从这一早期历史性标准来看,徽州方言不同于周围的任何一个方言”(王福堂2004)。从这个角度来看,让徽语成为一个独立的方言区也无不可。当然,方言分区是人为的,各人所据标准不同,对标准的把握也不尽一致,难免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徽语是否能够独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徽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本文讨论徽语的共同特点及内部差异,进而提出徽语的区片划分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15: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徽语的特点及内部差异
  (一)徽语的共同特点
1.古全浊声母清化,塞音塞擦音声母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具体而言,旌德、绩溪、歙县、祁门、婺源、德兴、淳安、遂安、寿昌(白读)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声母,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绝大多数读送气清音。
以上各点都有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的字,不过这些字除个别外,大多是方言口语中的非常用字,大多是仄声字,而且在仄声分阴阳调的方言中都读阴调。在寿昌方言中读不送气的大多是文读形式(白读送气)。这些字读不送气清声母很可能普通话影响所致,换句话说,它们是被当作阴调类字从普通话中借入的。
  屯溪、休宁、黟县及今黄山市徽州区(原歙县岩寺等地),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声母,逢塞音、塞擦音一部分读送气清音,一部分读不送气清音,送气与否,总的来说,看不出规律。
  清代江永《音学辨微•榕村等韵辨疑正误》说:“即如吾婺源人呼‘群、定、澄、事、澄、并’诸母字,离县治六十里以东,达於休宁,皆轻呼之; 六十里以西,达於饶,皆重呼之。”“前言吾婺源人於最浊位,离县六十里以东皆轻呼,以西皆重呼。不但仄声,即平声亦然。”(原注:惟“奉从”二字否)所谓“轻呼之”即不送气,“重呼之”即送气,可知至少在三百年前,徽语祁门、黟县、屯溪、休宁等地的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清化后还是不送气的,而婺源以西的赣语则是送气的。王福堂(1999)指出“目前休宁话中出现的送气音,显然和赣方言的影响有关”,“可以用外方言的影响来解释”。因为所受影响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哪些字声母送气,哪些字声母不送气,徽语内部如上举休宁和黟县等地也不尽一致。王先生同时认为闽语的送气音也也“是由赣方言借入的”。
建德古全浊声母字今读清音声母,其中塞音、塞擦音声母,在白读层次去声送气,平上入声不送气。
婺源北乡江湾镇等地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不送气清音,入声字今读送气清音。
2.庄组字和知组二等韵的字,今音多读[z c s]声母,章组字和知组三等韵的字(除通摄外)多读[j q x]声母。严州知三章读[z c s]的比徽州多。
3.泥来母洪音大都相混,即洪音前n l大多不分。
4.微、日、疑母都有文白异读,白读音多为鼻音声母或零声母。
5.匣母白读为零声母,如"胡、话、黄"等。
6.古i u韵尾大量弱化或脱落.
7.鼻韵尾弱化甚至脱落。古阳声韵鼻韵尾在今徽语中,有的失去鼻尾,读作开尾或元音尾,有的失去鼻尾读为主要元音鼻化,总的来看变化很大。中古阳声韵鼻韵尾在今徽语中的弱化,山咸两摄走得最快,宕江次之,其余各摄又次之,深通二摄走得最慢。从地域上看,祁门、婺源、淳安、遂安在鼻尾弱化方面走得最慢,古阳声韵今音几乎没有读开尾或元音尾的。
8.蟹止摄官话同音的字在徽语多数不同韵。
9.通摄不读[ong]韵。
10.蟹摄一二等有别(旌德例外)。
11.蟹摄开口一等与合口一等同音。如“胎=推”。
12.山摄合口一等与合口二等大都同音(旌德、德兴例外)。如“官=关”。
13.梗摄三四等字韵母白读大多为低元音,文读高元音。
14.平去各分阴阳,全浊上多归上声或(白读)阳上的,调类以六调为主。
15.连调变化简单(严州相对比较复杂),而且以前字变调为主。
16.有一批共同的基本词,如下(同音字在字的右上角用“=”表示):
日头太阳。发风刮风。休宁、祁门、遂安说“刮风”,建德、寿昌说“起风”。落雨下雨。出蛟/龙山洪暴发。三十夜大年除夕:“空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薸浮萍。苞萝/芦玉米:苞萝馃(玉米面做成的饼)。萝/芦稷高粱:“干煞萝稷,饿煞皇帝。”婺源说“稷粟”。老鸦乌鸦。蚊虫蚊子。猴狲猴子。馃徽语区非常常见的一种圆饼形的面食。屋房子。房屋子。槛窗/门/闼窗子。旌德说“窗间得”。堂前/厅堂屋,客厅。上横/围/屋头上座(面对大门的座位)。灶下/厨下厨房。婺源说“家背”。猪栏猪圈。坦平地:门口坦(门口的平地)。田堘田埂。坪山间平地,多用于地名中。火囱/篮/熥=烘篮。“徽州人冬天用瓦炉装炭火,外面用篾丝作篮子,可以随身携带,名为火筩。”(胡适《四十自述》“从拜神到无神”)粪箕挑柴草土石用的簸箕。打杵/杵棒帮助挑担用的木棍。笐竿/竹笐晒衣服用的竹竿。筷(儿)筷子。寿昌说“箸”。面糊浆糊。淳安说“糊”。建德说“浆糊”。铁/钉锤锤子。纸鹞风筝。物东西。旌德说“物生”,绩溪、歙县说“物事”,德兴、严州四县说“东西”。事事情。屯溪、休宁又说“事体”,淳安说“事体”,建德、寿昌说“事干”。灶司老爷/菩萨灶王爷。朝/奉/朝奉/老奉祖父。旌德说“公公”,黟县说“老官”,祁门“老儿”,德兴说“老爹”,淳安、建德、寿昌说“爷”。妇祖母。此词只见于绩溪、黟县和祁门。新妇儿媳妇。舅母舅妈。德兴说“母妗”。叔伯母妯娌。外甥外甥,外孙。面/面嘴脸:不要面嘴(不要脸)。面布洗脸用的毛巾。面盆洗脸盆。淳安、遂安又说“面桶”,寿昌只说“面桶”。[洗]面水洗脸水。洗面洗脸。建德说“汰面”。顺手右手。反手左手。脚膝头膝盖。奶乳房,乳汁。建德说“奶奶”。【月匹】女阴。徽语各点都可以用来指称“女孩儿”。【尸从】精液。其引申义多为形容词“软弱无能”。风水坟墓。祁门、婺源、严州四县说“坟”。碰着遇见。来家回家来。去家回家去。洗浴洗澡。是判断动词;在:放是台盘上(放在桌子上)。晓得知道。碰用鼻子闻。隑/徛站,立。嬉玩;休息。 睏睡,躺。囥放,藏。佗抱:佗娒(抱小孩)。担拿:手子担着一把刀(手里拿着一把刀)。寿昌说“拿”。婺源今一般说“拿”,但在谚语中仍有说“担”的,如“九月重阳,担火进房”。破劈:破柴(劈柴)。伏孵。跌遗失,丢。传袋婚礼上新郎新娘从传递的麻袋上步入洞房。跌古丢脸,丢人。(严州四县未详)“‘跌古’,就是丢脸,丢丑。”(胡适《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今绩溪说“跌苦”。渠他。尔你。自家自己。细小,细。乌黑。丑不好看,与“美”相对。晏晚,迟:来晏了(来迟了)。牢坚固。硬稠,液体中某种固体成分多。建德说“厚”。不否定副词。建德说“弗”,寿昌说“勿”。个/仂结构助词“的”。旌徳说“的”,绩溪说“仂”,歙县说“唉”,屯溪、休宁、黟县、婺源、德兴兼用“个”和“仂”,严州四县用“个”。添/凑动词的后置性成分,相当于“再”。邻近赣语的地方说“凑”。起动词的后置性成分,相当于“先”。
在这些特点中,“古全浊声母的今读”、“鼻音韵尾和元音韵尾大量弱化或脱落”、“平去各分阴阳,全浊上多归上声或(白读)阳上的,调类以六调为主”是徽语区别于周围方言的语音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15: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徽语的内部差异
徽语区范围不大,但内部差异突出。
1.旌德、绩溪、黟县、淳安、遂安、建德、寿昌不分尖团;歙县、屯溪、休宁、祁门、婺源、德兴分尖团。
2.蟹摄合口三四等、止摄合口、流摄一等、通摄三等见晓组字,屯溪、休宁、黟县、祁门、浮梁、婺源、德兴(限于流摄一等)、遂安(限于止摄)声母腭化,其他点不腭化。
3.章组和见组三四等声母在徽州大部分方言合并,但在严州大部分方言不同音。
4.屯溪、休宁、黟县、婺源效摄一二等韵母有区别,其他点没有区别。
5.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流摄一三等见组字音值合并。
6.部分古开口字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限于臻摄)、德兴(限于臻摄)今读合口呼。
7.山摄开口一等和合口一等(端系)绩溪、婺源、建德今读同音,其他点不同音。
8.宕开一和宕合一(见系)旌德、绩溪、屯溪、休宁、黟县、建德同音,其他点不同音。
9.梗开三四与深臻三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德兴今读有别。
10. 古入声,绩溪、歙县(古清声母字)、休宁五城(古清声母字)、黟县(古清声母字)、淳安、建德、寿昌等保留喉塞尾;屯溪古清声母字保留不太明显的喉塞音尾;休宁有独立的阴阳入,但无喉塞音尾;祁门古清声母字在连读时会读成短促调,亲伴随一定的紧喉现象;婺源入声跟去声相混;德兴清入次浊入自成一调,全浊入与阴平相混,没有喉塞音尾;遂安浊入并入阴上,清入自成一调,没有喉塞音尾。
11.屯溪、休宁、黟县、遂安、建德、寿昌有鼻音式儿化小称音变,其他点未见或只有残余形式。例略,具体可参见赵日新《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方言》1999年第2期)。
12.屯溪、休宁、岩寺(原歙县西乡,今为黄山市徽州区)、黟县、祁门、浮梁有长高元音为主元音、央元音为韵尾的复合韵母。
13.屯溪、休宁(老派)、婺源古清声母上声字今读短促调,往往后带喉塞音尾或音节末尾伴有紧喉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15: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徽语的分片及各片的主要特点

徽语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旧徽州府包括今属江西省的婺源,浙江的旧严州府,以及江西的德兴、旧浮梁县今属景德镇市等地,计十九个县市区,位于整个皖南地区的南部。
《地图集》对徽语的分片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只在分片后列举出各片的特点。本文尝试采用统一的语音标准来给徽语进行分片。
根据上文所述徽语的共同特点及内部差异,按照“全浊声母的今读”、“见晓组声母(不限于开口二等,下同)是否腭化”这两项标准,我们将徽语分为以下五个片。这五片的范围跟《地图集》大致相同,但有部分调整补充,比较大的有如下两项。
(1)最大的调整是将原归“休黟片”的婺源划属原“祁德片”,并改名为“祁婺片”,这主要是出于如下的考虑:休黟片的许多重要特点婺源都不具备,如全浊塞类声母今读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两类、有长元音、有鼻尾式儿化、宕摄不分开合口等,婺源没有这些特征,而这正是休黟片的重要特点。同时,“祁婺”与“绩歙”、“休黟”三个片的名称,正好可以涵盖旧徽州府所辖六县,表明徽州方言与徽语有密切关系,是徽语的核心部分。
(2)另外,原属绩歙片的歙县西乡岩寺等地(今黄山市徽州区所辖地)因为具有休黟片的上述特点,今划入休黟片。
至于各片的人口,因为没有新的统计资料,此处从略。含县城方言的加*为记。本文对徽语的分片还参考了曹志耘先生承担的浙江方言地图。
1.绩歙片   六个县。
安徽:绩溪 歙县桂林乡多江北、浙南移民除外 旌德南部仕川村、版书乡模范村和联和村、西南洪川一带 宁国南部洪门乡
浙江:淳安(含旧遂昌县)西北部严家乡同乐庄村及其以北的十几个村,屏门乡大源里村 临安浙川
本片特点: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见晓组声母不腭化;魂韵与登耕、东钟等韵同韵。
②休黟片 七个县区。
安徽:屯溪区 休宁 黟县* 祁门东南凫峰一带 徽州区原歙县西乡(岩寺)等地 黄山区西南郭村等乡
  浙江:开化齐溪镇(齐溪田、大龙、官台、岭里等村除外)
本片特点: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声母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看不出分化条件;见晓组声母腭化;有长元音;效摄豪肴有别;宕摄不分开合口;以[]尾作为小称形式。
③祁婺片 六个县市。
安徽:祁门* 东至东南木塔一带
江西:婺源 景德镇市限于旧浮梁县 德兴陇头乡属吴语处衢片龙衢小片,除外
浙江:开化苏庄镇
本片特点: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见晓组声母腭化;有[Ƨ]组声母(婺源例外);宕摄分开合口。
④严州片 三个县。
浙江:淳安*含旧遂安县,除西北部严家乡同乐庄村及其以北的十几个村,屏门乡大源里村 建德含旧寿昌县,除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的下包、乾潭、钦堂、安仁等乡镇,属吴语婺州片的姚村乡和檀村镇和属吴语处衢片龙衢小片的航头镇梅岭、珏塘、石木岭、宙坞源等地 开化马金镇、何田乡、霞山乡、塘坞乡及齐溪镇的齐溪田、大龙、官台、岭里等村
本片特点: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建德去声送气,平上入声不送气);“坐墙”声母为擦音;见晓组声母不腭化;宕摄分开合口;“打”字读音合于梗韵德冷切。
⑤旌占片 五个县。
安徽:旌德* 祁门安凌镇(芦里行政村说“军话”,除外)、雷湖乡(星星行政村说“军话”,除外)、赤岭乡(赤岭、联合两个行政村说 “军话”,除外) 石台占大镇、大演乡、珂田乡 黟县美溪、柯村、宏潭三乡 宁国胡乐乡一部分
本片特点: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见晓组声母不腭化;宕摄分开合口;元音韵尾部分保留;调类4-6个。
按照我们提出的两个标准,旌占片无法与绩歙片分开,但考虑到旌占片位于徽语的北部边缘,受周围的官话、赣语影响较大,徽语的特征相对比较模糊,我们将二者分开其实是用了综合判断的分区方法,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参考文献
曹志耘1996    《严州方言研究》,(日本)好文出版。
李 荣1989    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第4期。
孟庆惠1997    《安徽省志•方言志》,方志出版社。
平田昌司(主编)1998    《徽州方言研究》,(日本)好文出版。
石汝杰2000    徽州方言研究的重要成果——读《徽州方言研究》 ,《语言研究》第2期。

王福堂1999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
王福堂2044    徽州方言的性质和归属,《中国语文研究》第1期。
谢自立2003 临安浙川“绩溪话”记音,上海市语文学会、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合编《吴语研究》(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赵日新1999    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方言》第2期。
赵日新2001 徽语跟周围方言的关系──兼谈徽语的归属,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2001年3月24日-25日于苏州)论文。
赵元任、杨时逢1965    绩溪岭北方言,《史语所集刊》36本上。
郑张尚芳1986    皖南方言的分区(稿),《方言》第1期。
郑张尚芳1987    安徽南部的汉语方言分布,《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
郑张尚芳2002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徽语”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赵日新 100083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
发表于 2007-5-8 0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浙江境内的徽语,更像吴语。
发表于 2007-5-19 0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词汇么,徽和北吴一起摆出来都分不清是谁家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8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