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4-20 12: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nyileirob 于 2012-4-20 12:24 编辑
2.我理解的吴拼的精髓是“别类优先,兼顾记音”。不是见招拆招,吴拼对吴语的韵母系统是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的。比如一个au,不管是多数的/ɔ/,还是苏州的/ɜ/,还是常州的/ɑɯ/,都不能拼成两样。同样地,宁波的iau/io/入o韵,也不能拼成io,否则就是自毁长城。除非你脱离北吴的系统另起炉灶。比如温州等南部地区,要和北部取得形式上的一致,虽然不是不可实现,但是代价太高,于是应当另立一个系统。据我观察,南部的许多其它地方,系统和温州的本质上是一类的,于是也应该学北部的做法,和温州取得统一。
但是,如果是纯的条分缕析的别类,我们得到的就不是现有的音系,而会是具有“综合性质”的一个历史(或者根本没有存在过的)音系。各地的方言有不同的合流,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上面举的au的例子,恰好是因为这个韵几乎在各地都不会和别的韵混,所以我们才有可能要求各地取得一致。但是多数情况不是这样。这时就要遵循记音忠实的原则。比如*i和*ien,宁波、上海市区混作/i/,那么就应该记成i——而不是ien!这样的例子,大家都明白。但是,对于苏州的i/ʑ+/和ie/i/,当然还是尽量不要把/i/写成i,道理也显而易见。不过在某些不会引起混乱的前提下适当地通过变体来表现语音的实际情况,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更是必要的。比如我们不可以想象为了迁就别处的情况,硬生生要临绍把咸山的半鼻音略去不记;更不可以想像相反的做法,要消失了半鼻音的地方把他们的n补回来。否则,如宁波,表面上看起来aen,oen的话问题还不算太大;但是ei,i,u,iu呢?是不是要剖成两半?这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