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38|回复: 3

我看形成“消灭方言”情节的某些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 10: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我看形成“消灭方言”情节的某些原因
( G$ C6 }3 h$ Y6 V" g8 R* \作者: 砸烂粗暴推普机* }. M. v- o, Q) |
原是我给【具有『消灭方言』情结的朋友进来谈谈原因】写的回帖,http://post.baidu.com/f?kz=205283679
+ a; ~- Q0 L+ F7 M有吧友认为不错,那我就斗胆单发一个好了 4 F3 ~' e) B% _. w4 v; }
这只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想法,抛砖引玉而已;我不敢奢望自己看问题很全面,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罢了 0 ]% O% q+ C& b3 v+ @: A6 \4 b
各位多多包涵,如有不妥请指正,谢谢  
, p! t0 m+ b& q7 o! q: V* I, k/ S- q. b* G
我觉得消灭方言论者中,无知的占绝大部分。当然这里的“无知”绝不带任何贬义,只是说他们对方言缺乏一种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指他们对方言的认识不足。  . }% o9 y2 `6 j! u& A8 H/ w

) M$ W7 T) j" c! I8 D0 T;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环境中,平时通过方言和普通话的不断比对,他就会发现许多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学习古文时可能会发现有的很文言的词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方言中,比如学习古典诗词时可能会发现某些诗词用方言朗读更文雅押韵,比如某些方言词汇词义的细腻差别,比如许多艺术形式与方言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大家互相对比自己的方言可能会发现一丝历史的痕迹,再比如他猛然发现某个方言用字的本字是什么时的那种恍然大悟、欣喜若狂的感觉……这些都会加深他对方言的理解,同时也不能不使人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那种随意在两种乃至更多种方言之间转换的感觉也真的很奇妙。  * N# h' U0 e7 S
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小的环境中,以上的所有这些奇妙的体验被他经历的可能性就较小。他往这方面想的可能性也较小,一下子可能也难以理解为什么世界上居然有人这么看重方言的保护。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一般人专门接触这方面的内容较少,一下子可能反应不过来,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宽容的心理,而不能搞唯我独尊。  
8 `& c1 J/ t& \, E- w3 N* j  \9 J( H1 c* q7 V6 m2 g. H. Q
另外,我还想再谈谈心理优越感的问题,我觉得在消灭方言论者中这也起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要消灭方言特别是南方方言,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劣等蛮夷”的语言;进入各个方言贴吧,“南蛮”“鸟语”之类诬蔑挑衅的字眼比比皆是。既是“劣等蛮夷”的语言,那么自然应该消灭。其实,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是多么的失败。我们的教育搞了那么多年,居然还没有让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不少人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周围方言与己不同者为“蛮夷”,并进而希望剿灭之,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啊!更何况,持这种态度的,到头来往往会咬到自己,因为从各方面来说,各南方方言(以及晋语)都比官话要更接近古汉语,这是因为近古以来北方阿尔泰游牧民族对官话的影响。关于这点我不想多说。  
- H* i, i& N  Q- q
/ N: u% S- D, k+ W2 j& o  n我最后想讲的一个问题是媒体的误导,我觉得许多媒体对此难辞其咎。许多媒体,在很多节目上树立了大量对方言的误解。比如某些节目(小品、相声等)刻意强调广东话的“母鸡母鸡”“得拉得拉”,强调江浙人“王”“黄”不分,强调湘乡等老湘语区“昂昂”牛叫,以及学上两句“老西儿”的晋语来引得哄堂大笑等等。因为没有相应的全面介绍,这些都给一般人留下了非常扭曲的印象。比如拿很多地方(江浙、两广等)的南方人“王”“黄”不分来说吧,总有人会说因为南方人“王”“黄”不分,所以方言不好,同音字多;所以要说普通话,乃至于要消灭方言,云云。其实,这乃是绝大的误解,总体来说,许多方言的同音字问题要比普通话小得多,普通话单是“入派三声”就造成了多少新的同音字?刻意强调“王”“黄”不分完全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其余大体相似。  $ c3 ?" |1 A  w$ q& u$ z
许多媒体的扭曲报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那篇《 社科院专家:古代普通话是"洛阳音" 读诗韵律美》的文章的开头一段文字“中国古代‘普通话’以洛阳话为标准音”;还有某些电视节目一提到西安就说西安话是汉唐时的普通话,云云……实际上,这些东西的噱头成分远大于其实际意义,也完全没有一个正确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观,其所传达的意思则更加容易使一般人造成一种错觉。因为现在的洛阳话西安话早已不是当年的洛阳话西安话了,反倒是许多被人误解的方言才较好地继承了许多古汉语的成分。归根结底,这又和前面提到的虚幻的“心理优越感”联系了起来,通过这种宣传,媒体获得了观众的亲近、观众获得了虚幻的“心理优越感”(“汉唐盛世以我们说的话为准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播下的却是误解的种子。而许多媒体只提南方方言在早先受到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却绝口不提北方方言在近古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更大的影响也是十分片面的,造成了大量的对南方方言的误解——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特别是在对非专业的公众的宣传上,这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而在实际上,有相互影响也是很正常的事,看来关键还是虚幻的“心理优越感”在作怪。  
- O! |; ^& q  q; ?$ W3 s$ j4 z
6 O/ O' F2 Q3 y5 J% Y& R所以说,加大宣传方言的意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南方方言(及晋语)要保护,北方方言同样需要保护。除了加大宣传,注意培养国民的宽容心态也是极端重要的,这也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想我们在这里最能做的就是宣传保护方言、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家一起来保护方言、保护中国的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08-1-2 13: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其实还是族群认同的问题! P7 s2 c4 X! X$ s) r3 Z
" e* P2 ]; L$ j  [  Q3 B. E
说难听点,要是现在国语是吴语,那什么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的死活管我p事啊。态度好点么顺其自然,态度恶劣点么就是消灭这种阿尔泰垃圾:freelaugh:
5 ?) v  j  M/ W# q' I( @: t# y* F+ F# v* \" z$ ?2 C3 E/ t
所以保护方言还是要靠方言母语者自己,外人始终是靠不住的
发表于 2008-1-2 14: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同存異
发表于 2008-1-2 17: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oguo 于 2008-1-2 13:41 发表
" U5 i" ~# O# e说难听点,要是现在国语是吴语,那什么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的死活管我p事啊。

5 T. N* F! \0 ~5 q0 `/ Y$ E/ Y- F# ?. B- r( [
原帖由 letrend 于 2008-1-1 10:49 发表
$ ^' r! E! q; a  d" g关键是要有一个宽容的心理,而不能搞唯我独尊。" O# y! |: E% M5 `8 ^. P
……( a4 T: B( _  I1 z& l  V, L$ |
注意培养国民的宽容心态也是极端重要的,这也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4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