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461|回复: 23

[综合] 吴语中的高低调和清浊音(陶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0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低调和清浊音一向被认为是一组伴随性特征。清声母读高调,浊声母读低
调。这一点有声学上的根据,也有语言学的证据。可是究竟谁决定了谁,一般认为是
由声母清浊决定的,有些正在产生声调的语言能够证明这一点。不过,随着浊音声母
的清化,有的时候两者的关系会出现逆转,我们在吴语里可以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
    吴语浊音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最近比较统一的结论是:在单念时吴语没有浊
音,所谓的浊音声母实际上是带murmur的声母。因此说它们是清浊的区别不如说它门
是紧和松的区别。但在连读后字时,不管念高调还是低调,这些松辅音声母就变成了
真浊音。以上的观点基本上都是从上海话角度说的,其他的北部吴语大体上跟上海话
的情况相同。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在北部吴语里,声母辅音的清浊(或者
松紧)决定了声调的高低。也就是说在这两对矛盾中,清浊或者松紧是主要的,单字
调的高低是伴随性的。
    在西南部吴语里,情况大不相同。这些方言里,单念时一般也是清辅音读高调,
浊辅音读低调。但在连读时,如果读高调,则原来的浊辅音必须清化(参看曹志耘的
有关西南部吴语的论文和报告中的标音);如果读低调,则原先的清辅音必须浊化
(参看《龙游县志》方言卷)。(由于手头没有资料,资料记忆上可能会有些出
入。)也就是说:在西南部吴语里,声调的高低决定了声母辅音的清浊。清浊(或松
紧)已经下降为一种伴随性特征。
    不过西南部吴语的单字调系统还保持了清声母念高调、浊声母念低调的习惯,到
了龙泉以东,泰顺以西的这一地区,单字调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阳平字在现
在的泰顺念41调,龙泉的古浊上字与清上字合并为阴上调。这种变化意味着,声母的
清浊对立已完全消失,听感上的“清浊”完全取决于声调的高低。对于吴语声母的清
浊来说,这应该是一种质的变化。所以在处理声母的清浊时,我认为泰顺、景宁、庆
元和龙泉四个点应该已经没有浊音声母了,即使是声母的松紧对立也应该认为已经完
全消失,因为清浊对声调高低的控制能力已经完全丧失。郑张尚芳先生的景宁音系和
颜逸明先生的泰顺音系都还保留浊音,应该是遵循吴语塞音声母三分这一传统概念的
处理方式吧。
    吴语清浊音和高低调之间的这种关系,似乎可以看成浊音清化的一种模式。不知
道汉语史经历这一变化时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7: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murmur:silenthate:

其实连调中的清浊衢州的情况和龙游一样,连调中的清浊就是取决于高低音,高音读清音,低音读浊音,例红糖-ghon*12dang*31 / 冰糖-pin*44tang*52,不过这个理论从赵元任时代就被发现了。。。。
发表于 2008-11-25 12: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单念时吴语没有浊
音,所谓的浊音声母实际上是带murmur的声母。

murmur......
发表于 2008-11-25 16: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认同
ps:LZ的斑竹怎么不做了?犯事儿了?
发表于 2008-11-25 19: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哥哥讲出了本质。
不像有些人核心和伴随都分不清,抱着清音浊流当饭吃,索性弄出吴语无浊音论去搞“学术创新”了伊讲。。。
发表于 2008-11-25 19: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钱塘知府 于 2008-11-25 16:11 发表
不认同
ps:LZ的斑竹怎么不做了?犯事儿了?


侬看到过王爷做县令个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2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吴人擅自将我设为斑竹违反契约,按理我是要charge你违约金的。。。。
发表于 2008-11-25 21: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murmur是什么东西?松紧又是什么东西?松紧带?
发表于 2008-11-25 21: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murmur么我的体会就是一种弯头h的感觉。松紧么很容易体会的。前面带个喉塞发音器官就比较紧,发声比较硬,反之比较松比较软。
发表于 2008-11-25 23: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紧喉与带浊气流的对立,在吴语中构成音位对立,在北京话则只是自由变体之间的差异
发表于 2008-11-26 14: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浊流”不是辅音段而是是元音段的特征,南吴相应的单字有“浊音浊流”,所以单看“浊流”只需归结为是阳调类的特征就已经足够了,而并不必需要归为声母的特征。
所以北吴单靠单字的“清音浊流”还不足以在音系表中保留bdg等的位子。在连读后字时抛开了浊流的庇护、而调值又和清声母字一样的情况下,能够真刀真枪地以vot<0来与清声母对立,这才是过得硬的根据。
发表于 2008-11-26 14: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方言也有阳调,但是没有浊流,比如如东话

就这点北吴的浊声母的位子就能作为区别特征保留下去
发表于 2008-11-26 1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vot>0的“浊音”也不是只有吴语一家
发表于 2008-11-26 17: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oguo 于 2008-11-26 14:49 发表
其他方言也有阳调,但是没有浊流,比如如东话

就这点北吴的浊声母的位子就能作为区别特征保留下去

吴语的阳调类“字”有浊流“感”,没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流”的实体,而就算这个“感”,也不是辅音段的,是元音段的,阴调类的字和阳调类的字它们“有无浊流”是它们的元音音色的区别,石锋、曹剑芬、刘民钢等等人用实验语音学手段证明这些事情,并且曹剑芬找到了材料,赵元任,也早在1930年的文章就已经指出了其实是元音的特征。不过1928年的“清音浊流”说——归根结底也就是一种辅音说——风头太劲,1930年的元音说长期默默无闻。
元音音色有区别,却通过辅音的不同来区别,如果是设计一种拼音方案之时那是可以的,如果用来音标记音的,并不理直气壮。
发表于 2008-11-26 17: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沈小三 于 2008-11-26 16:33 发表
vot>0的“浊音”也不是只有吴语一家

首先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用“清”“浊”这样的术语想要指称的是consonant的voiced与否的属性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吧?然后国际语音学会设计的bdg这组符号,是想标记voiced的consonant也没什么问题吧,那么,用b组音标来记vot>0的音,要么是宽式记音,要是严式的话就是记得不妥当。
“带紧喉与带浊气流的对立,在吴语中构成音位对立”这当然不错,但存在音位对立不能推论出可以随便用什么符号来标记出这种对立,比如我显然不能用鼻化的~符号的有无来记音。能用b组与p组的对立来记录,过得硬的依据也只能在于当处于连读后字位置上的时候,调值一样了,元音段的音色一样了,就是辅音的voiced与否的区别了。
发表于 2008-11-26 17: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位学说的关键在于抽象层面上的对立
这组对立有辨义功能就够了,具体如何实现那是理工科的事
发表于 2008-11-26 1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啥好争的。3难道不比300更负么。。世界是相对的。。。原点定在现在的30,现在的3就变成负数了。。。
发表于 2008-11-28 19: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就下结论了,吴语有两套韵母——浊韵母和清韵母
发表于 2008-11-28 2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农视murmur同slack voice(弛声),吴语清音浊流就是这个,印地语的浊送气是breathy voice(气声)。
发表于 2008-11-28 2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者在吴语大概只存在於边界地带,如大南通地区的某些过渡类型方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4-16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