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62|回复: 14

[综合] 上海话广播和广播上海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06: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媒体或影视里使用的语言,是法定的普通话;在媒体或影视里使用上海话,是作为特例来对待的。
上海话比重大的,近的就是《三人麻辣烫》,林栋甫是全用上海话讲的——不是也有嘉宾讲上海话的吗?是的,不过嘉宾往往会夹带普通话。《孽债》里大量台词讲的是上海话。王志文在《红粉》里说上海话。此外,倪虹洁在《武林外传》里夹过几句上海话。潘虹的《股疯》里证券交易营业厅里的股民们的七嘴八舌是讲上海话的。《舞台姐妹》里,那几个姆妈,时不时地会冒出一句上海话。电台里嘛,早先是范仰祖,后来是“阿富根”。当然,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总是保留一档上海话节目的。
对于在这些地方出现的上海话,人们有些什么评价呢?没有“微词”的,只有《股疯》里证券交易营业厅里的股民们的七嘴八舌。其余呢?林栋甫被议论为太“文绉绉”,缺少市井的味道(其实他是“老克拉”味道);据说王志文一讲上海话,语言的“磁性”就没有了;《孽债》里的上海话,“总嫌有点生硬”。《武林外传》和《舞台姐妹》里的上海话,还没见到评论。我觉得,倪虹洁在“开”上海话时,每次都是怯生生地,像小孩子在偷糖吃;《舞台姐妹》里讲的上海话,也像是在“企图蒙混过关”。
范仰祖和“阿富根”大概可以跟林栋甫归到一类里;文艺频道的,大概只能跟《三人麻辣烫》里的嘉宾算一类。
这就怪了。林栋甫、王志文、倪虹洁本是上海人,岂有讲不来上海话之理?他们怎么会“讲”不过证券交易厅营业里的七嘴八舌的股民们?
什么原因呢?那就是,越是率性而言的场合,上海话听起来就越近其本色;一旦要“规规矩矩”,就马上“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导演为了真实再现现场,会要求“股民”们率性而言,而主持人、演员们不能。
以前有帖子说,上海话已经沦为小菜场语言。言下不胜痛心。其实没有必要痛心。小菜场语言又怎么了?方言,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当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本来就是植根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而社会生活又有另外一面——政治、社交等正式场合。在这个范围里,要涉及大量的概念、哲理、规范……这里,书面语言要占有很大的份额。于是,相对于“土话”,就有了官话。主持人、演员,都是在做宣传,不管如何平易近人,他不可能不“规规矩矩”,于是就不可能跟土话“零距离.”。再举一例:让一个正宗上海人来读一份报纸,如果他一字一句地读,听起来当然是“官腔”;要是他不辞辛劳,把文章译成口语,会怎么样呢?大概还是“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他不管如何了得,都绕不开那些土话所无的词语。不绕开,有没有错呢?不绕开是正常的。事实上,对应于不同的场合,历来人们说话就有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两个层次。谁要是在小菜场拿“主持人腔”,人家会说他“有毛病”。反过来谁要是在“庄严的讲坛上”用上小菜场腔,大概不会有人认为是大长吴语的志气,相反会怪他“说话不分场合”。上溯到六七十年前和更早,讲上海话,就是有两种腔口的。何以那时没有“听起来不对劲”、“讲起来找不到恰当的词”等等感觉呢?因为那时并不是普通话定于一尊,人们在小菜场、饭桌、盛宴、宣读合约文本、高谈阔论以及会议等场合都能听到用上海话讲的正式语言——宋庆龄就在大典上用上海话发表演讲。既然耳熟能详了,自然也就能脱口而出。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力推普以后长大的人(算来上限要在60岁了吧),既不习惯于用上海话讲正式语言,也不习惯于听有许多正式语言的上海话。甚至于有人认为没有切口、没有市井气的上海话就不是本色,或者上海话只能用于小菜场。这些看法其实不禁驳:没人会说宋庆龄讲话带切口或有市井气;事实上当年的那些“姆妈”们开出口来雅相得很,但又是的的刮刮的上海话。
而在传媒里出现的有限的用上海话的场合,恰好提供了用上海话讲正式语言的范例,听的机会多了,讲起来也就不别扭了。所以说,上海话广播用的是广播上海话,而不是小菜场上海话,但终究是上海话,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正宗上海话,下得菜场,进得沙龙,也上得大会堂。让林栋甫、范仰祖们堂而皇之地用上海话讲比较正式的内容,倪虹洁们讲上海话的时候不再怕瑟势势,就是说遇到了土话所无的词语,并不绕开,也不拖上普通话来抵挡一阵。让大家听惯广播上海话,习惯于听和说登得大雅之堂的上海话,实际上就是在为上海话保存和拓展生存空间。
发表于 2007-8-6 0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现在很多人听吴语的歌曲或者广播第一反应是“滑稽”、“好白相”,就反映了一些认为“土话”跟场合不“和谐”的心理。

我上次听苏州的“苏阿姨谈家常”,就觉得很自然,完全可以登堂入室。

所以呀,还是要增加出镜率,让猎奇变成稀松平常地听东西。
发表于 2007-8-6 09: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z叔原创?写勒蛮好。

不过实在不敢苟同林栋甫算“老克拉”味道。。。
发表于 2007-8-8 08: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宗老克勒么要数九十年代的那位讲爵士乐的主持人叫什么 Charles金 还是什么的具体我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年龄的角度看,正宗“老克勒”至少应该是上世纪20年代生人。那样,他才来得及亲自参与或观察40年代的上海生活。那么,他至少要80岁了。够得上这个年龄的人,本来就不多。还要排除跑到香港和国外的、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介入这种生活的……
现在说某人是“老克勒”,多半是打了折扣的,是年纪不够而来得及接受家庭余荫的。
那位姓金的,似乎够得上。不记得他的高寿了。
发表于 2007-8-8 15: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我祖辈都85+了,偶还这么小……
发表于 2007-8-9 1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沈小三 于 2007-8-8 08:39 发表
正宗老克勒么要数九十年代的那位讲爵士乐的主持人叫什么 Charles金 还是什么的具体我忘了


查理林!

抗战胜利后,上海驻留着大批美军,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自己办了一个给在上海的美国人自己听的电台,放当时美国流行的歌曲。

后来几年后,局势急转直下,美方不再支持蒋政权,全面撤离大陆。

临走之前,嫌比麻烦,就将所有的唱片留给了在他们电台里打工的一个上海小厮。

没想到迭眼唱片最终影响了这个little boy的一生。

这个BOY就是——查理·林
发表于 2007-8-9 1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07-8-9 11:07 发表


查理林!

抗战胜利后,上海驻留着大批美军,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自己办了一个给在上海的美国人自己听的电台,放当时美国流行的歌曲。

后来几年后,局势急转直下,美方不再支持蒋政权,全面撤离大陆。

临走之前,嫌比麻烦 ...


纪录片风格解说,哈哈,蛮好,特别压末两句。录成音档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15: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8-9 13:25 发表


纪录片风格解说,哈哈,蛮好,特别压末两句。录成音档吧~

原汤化原食。发帖人现身说法。
发表于 2007-8-9 17: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uzhouhua.org/home/pd/syu.asp
听听这个吧,江南个水~~
发表于 2007-8-9 17: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嗲了,受不了了
发表于 2007-8-9 17: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苏州闲话……
发表于 2007-8-9 18: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07-8-9 11:07 发表


查理林!

抗战胜利后,上海驻留着大批美军,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自己办了一个给在上海的美国人自己听的电台,放当时美国流行的歌曲。

后来几年后,局势急转直下,美方不再支持蒋政权,全面撤离大陆。

临走之前,嫌比麻烦 ...

我想起来了
我听过的这个节目
好像叫今晚八点啊,叫他介绍爵士乐的。。。
发表于 2007-8-9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姬远清 于 2007-8-9 17:44 发表
传说中的苏州闲话……


为啥是“传说中”?
发表于 2007-8-9 22: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现在离倪个生活有点远哉~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6: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苦露酷亿 于 2007-8-9 17:02 发表
http://www.suzhouhua.org/home/pd/syu.asp
听听这个吧,江南个水~~

很好。“嗲”劲十足。苏州话的特色嘛。
发表于 2007-8-10 09: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07-8-9 11:07 发表
临走之前,嫌比麻烦,就将所有的唱片留给了在他们电台里打工的一个上海小厮。

十足的少爷兵派头嘛,哈哈
发表于 2007-8-10 10: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ae嗲果真名不虚传
发表于 2007-8-10 12: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新派的苏州话听上去不嗲的,很飘,大概浊音的问题了
什么时候我也要来嗲一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5-12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