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协会

 找回密码
 开只户头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81|回复: 11

抢救“常州方言”在行动 留住母语的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5 23: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jsnews.jschina.com.cn  2007-10-14 10:37:18

  在常州老百姓口中流传了千百年的方言,第一次被一一排列出来,即使再稀奇古怪的发音,也被考证出了它的“本字”,注上了全国、全世界通用的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其含义经过反复论证后得到确认。记者日前在市社科联看到了常州方言研究的一系列初步成果,它们最终将结集成为上百万字的三卷本《常州方言丛书》,作为明年向在常举行的国际吴方言研讨会的学术献礼,此项成果将填补常州方言学术研究方面的一大空白。

  一批“方言迷”全情投入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人群的融合,未来的世界很可能将是一个“无方言族”的世界。这就意味着在常州百姓口中流传了千百年的“你家、我家、哈伲家”将可能被格式化为“你们、我们、咱们”,甚至于其他的符号和读音。这让我们子孙后代的交流少了一分障碍,但也少了一种特色、一分亲切、一分情感。事实上“90后”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呒方言”的现象。

  常州方言处在吴方言边缘,在江淮方言的最前沿,它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古意,又兼容了两大方言的有关元素。为了让后代知道常州话的过去和现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常州方言的抢救工作。由市社科联牵头负责,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常州方言丛书》的编纂工程自今年初开始正式启动。

  《常州方言丛书》的编纂,极大地鼓舞了热爱常州地方文化的人士,吸引了一大批“方言迷”。“留住母语的魅力”,成为所有编纂者共同的心愿。市领导邹宏国、周源、居丽琴亲自担任《常州方言丛书》的主任编委。周源还承担了部分写作任务,经常带病写到深夜,当探寻到一个精确的本字、或者有了一个精辟的解释,他的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电大副校长钟敏长期研究常州方言,在全国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经常不顾自己眼睛有病工作到深夜。屠国瑞老先生担任常州方言拼音注音方案的设计和标注,天天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工作,可谓“夜以继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党史办、常工院、常州电大、常州语委、常州语言学会等部门和单位鼎力协助,派出了精兵强将参与这项工作。范言培、虞新华等一批民间方言研究爱好者充满热情地参与了工作。参加过中国方言词典编纂工作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苏州大学的有关专家也都欣然担任了这套丛书的顾问。

  一桌常州文化的“土家菜”

  方言是一个地区最基本的文化符号,是先民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元文化的基本要素。方言的挖掘和整理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各地民间越来越关注的热门课题。编成后的《常州方言丛书》,将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常州方言大全,集研究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于常州人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对于到常州工作的外地人士、语言学者、海内外常州籍人士及其子孙后代,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据了解,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目前全书已初显雏形。全书分作三册:《常州方言词典》、《常州方言史话》、《常州方言趣话》,每册的纲目已经确定。《常州方言词典》主要以常州老城区为主体采音标本,兼顾周边地域,内容包括常州方言的字词语本字考、汉语拼音标注、国际音标注音、词意解释、范句举例、出处标注等等。目前正在进行条目规范和注音方案等重大学术课题。对方言进行汉语拼音标注,是一次独创性的工作,为全国同类方言词典所仅有。《常州方言史话》以史为线索,从汉民族几次南迁的历史事件、吴文化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入手,考察对常州方言读音、发声、变异和保留的影响,揭示常州方言特色形成的历史源渊,并展示以常州方言为载体创造出的优秀地方文化,如地方戏曲、方言小说、诗词吟诵等。《常州方言趣话》将收集、整理与常州方言有关的趣闻轶事,揭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同时该册将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向全社会征稿,欢迎广大方言研究爱好者积极投稿或提供线索。真正让常州人和关心常州的人吃了常州文化的“土家菜”别有风味!

  一分贡献一分传承

  普及普通话是为了方便交流,保留常州话也是为了方便交流。保留方言更是丰富了多元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常州语委的同志说,普及普通话工作中我们提倡:“学会普通话,不忘常州话”。普通话是我们工作中的第一语言,但还有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提倡普通话并不排斥地方语言。常州话的完整存在为《常州方言丛书》的编纂提供了实证的条件,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学术和群众基础。早在前几年,常州民间已出版了《常州方言》、《常州闲话》、《常州话注音》、《常州话语法研究》等一批专著和论文集,常州电视台、常州电台长年开办方言节目,把常州方言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荧屏和广播。这些工作,既提供了大量参考材料,也培养了一批钟情于常州话的业余研究队伍,还激发了广大市民对常州方言的浓厚兴趣,为方言大全的编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常州人对方言乃至汉语言的研究历来具有天赋,语言学家层出不穷,段玉裁、赵元任、瞿秋白、吴稚晖、袁晓园、周召光等都是这块土地上走出来的语言大家。上百年来,常州人在方言研究和推进汉语拼音标准化方面作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赵元任发表于八十年前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被公认为吴方言研究最权威的著作。而新一代常州人著就的《常州方言丛书》,将成为一脉相承的又一项杰出成果。编制常州方言大全,对保护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作出重要贡献。

  周晓东钱月航
发表于 2007-10-16 02: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whaat: 吴人你还要用兹个汉拼注音刺激我。
发表于 2007-10-16 06: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吴人 于 2007-10-15 23:52 发表
... 常州语委的同志说,普及普通话工作中我们提倡:“学会普通话,不忘常州话”。普通话是我们工作中的第一语言,但还有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提倡普通话并不排斥地方语言。...


语委的同志们还会第三语言啊?是啥?
发表于 2007-10-16 08: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English:freelaugh:
发表于 2007-10-16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表怀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8: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双相障碍 于 2007-10-16 02:34 发表
:whaat: 吴人你还要用兹个汉拼注音刺激我。


人家并用国际音标,侬介激动做啥嗄。。。
发表于 2007-10-16 18: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frjj想伺机露脸
发表于 2007-10-16 18: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常州文化部门的水准,国际音标搞出清浊不分也不是没有可能。
发表于 2007-10-16 19: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部门都这样……没几个懂的……
发表于 2007-10-16 19: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部门.........................
发表于 2007-11-3 1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方言公开征稿 兴趣者请畅所欲言

--------------------------------------------------------------------------------

2007年10月12日 15:14 











  《常州方言史话》《常州方言趣话》征稿启事

  方言是维系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命的脐带,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常州方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和活化石,是常州文化的重要表征。为配合明年国际吴方言研究会年会在常州召开,纪念常州籍语言大师赵元任编写的《现代吴方言研究》发表80周年,我们决定编纂《常州方言词典》、《常州方言史话》和《常州方言趣话》系列丛书。这是市委批准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为了包容和吸纳广大市民的语言智慧,扩大常州方言的影响力和广泛性。《常州方言史话》和《常州方言趣话》一书向全社会征稿。

  征稿内容:

  《常州方言史话》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从汉民族几次南迁途经常州、中央政权所在地域的变迁波及常州、常州地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常州地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常州各历史阶段移民潮等客观过程入手,研究常州方言语音、语意、语词、语句、语法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口等诸要素交汇时而表达出的发生发展规律。征求民间关于常州话的有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收集的范围可涉及历史上常州府与现行行政区划。各篇章相对独立,但有历史的连贯性。

  《常州方言趣话》选收古今泛常州地域、泛常州人群中关于常州方言的轶事、趣话、奇闻,生动轻松地全方位透视地域文化。篇幅要求在1000字左右,行文流畅,语言活泼,雅俗共赏。

  《常州方言史话》和《常州方言趣话》的写作参考提纲见常州社科网(www.czskl.org/index.asp)。

  截稿时间:2008年1月31日。

  应征对象:作者不限地域、年龄、职业、身份,对常州方言有兴趣者,均可畅所欲言。作者提供的稿件必须是本人的原创作品,并请保留好作品的原始资料,以备核实。一经录用,署名刊用,即以编务人员标准计发稿酬。

  投稿要求:稿件要彰显地域方言特色,打印稿、手写稿、电子稿均可,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其他联系方式,并附作者简要情况。

  寄稿地址:《常州方言丛书》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常州市社科联,新北区龙城大道1280号一号楼A座1424室),联系人耿丽珍、陈建萍,联系电话85683850,邮政编码213122,电子邮件:czsklxx@126.com
发表于 2007-11-3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姬远清 于 2007-10-16 19:21 发表
文化部门都这样……没几个懂的……


文化部门的职责不必那么细,但需要有文化感。他们不一定要写出好书来,他们要能找到能写好书的人并从旁协助,这就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开只户头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吴语协会 Wu Chinese Society ( 网友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

GMT+8, 2024-3-29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