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3:30:36

鹦鹉洲散客 发表于 2014-4-22 0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寧波紹興之間不是隔著山嗎?地理上來說也應該分屬兩個平原吧?
余姚人慈溪人也相互歧视,前者称“北县”[指慈溪]是暴发户,有钱但没文化底蕴,类似曾为苏南四虎之首的常熟人瞧不起“暴发户”但没文化底蕴的昆山农民一样,后者称“南县”[指余姚]贫瘠落后,互相看不起

但这跟上面的烟台市区人歧视莱州人一样,是一种纯文化意义上的歧视。跟我这里谈的对湖南浙南江西贵州人群的人种歧视(我说的不仅是体貌歧视,还有这些人的知识、学历档次结构[外来人口总量过高 vs 外来人口中高学历高档次人才比例过低 的鲜明对比],对本地经济是个冲击。浙北[不仅宁波,杭州也是,杭州境内的浙南江西人总量还远远超过宁波。这真的是个棘手的问题。你应该能感觉到,浙北的高学历人才,基本都集中在浙北本地或苏南等周边智囊、院士产量集中的地区,以及一些虽然经济落后、但人均受教育年限较高的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这跟美女无关,江浙沪普遍对东北人苏北人印象不好,但我说的是中高级人才层面,是东北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甚至受苏南人歧视的苏中如扬州一带的平均文教程度,确实还比文化上重商轻文、“爱拼才会赢”的浙中南人群要高,这个是真的你可以自己查资料]以及华中武汉、陕西西安一带高教集中地区的人群。其实现在嘉湖一带江西浙南人问题的严重性绝不亚于杭州和宁波]需要大力引入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而不是江西湖南餐馆、浙中南人开的什么烟杂店之类,这对提高某地的长远“人才本位”综合竞争力、改变当前高端产业比例及竞争力低于江苏的格局而言[南京的软件业务收入确实非常高,而且长远来看南京的高教对杭州有着绝对优势],是根本生命线)不是一回事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3:33:39

鹦鹉洲散客 发表于 2014-4-22 0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地理上來說也應該分屬兩個平原吧?
你可真搞笑,翠屏山往大了格局说,只是弹丸一小山而已,比苏州草鞋山大不了多少,宁绍平原总体上一马平川,何来山之说?

另外说一句,其实余姚人慈溪人也相互歧视,前者称“北县”[指慈溪]是暴发户,有钱但没文化底蕴,类似曾为苏南四虎之首的常熟人瞧不起“暴发户”但没文化底蕴的昆山农民一样,后者称“南县”[指余姚]贫瘠落后,互相看不起

但这跟上面的烟台市区人歧视莱州人一样,是一种纯文化意义上的歧视。跟我这里谈的对湖南浙南江西贵州人群的人种歧视不是一回事

(我说的不仅是体貌歧视,还有这些人的知识、学历档次结构[外来人口总量过高 vs 外来人口中高学历高档次人才比例过低 的鲜明对比],对本地经济是个冲击。浙北[不仅宁波,杭州也是,杭州境内的浙南江西人总量还远远超过宁波。这真的是个棘手的问题。你应该能感觉到,浙北的高学历人才,基本都集中在浙北本地或苏南等周边智囊、院士产量集中的地区,以及一些虽然经济落后、但人均受教育年限较高的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这跟美女无关,江浙沪普遍对东北人苏北人印象不好,但我说的是中高级人才层面,是东北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甚至受苏南人歧视的苏中如扬州一带的平均文教程度,确实还比文化上重商轻文、“爱拼才会赢”的浙中南人群要高,这个是真的你可以自己查资料]以及华中武汉、陕西西安一带高教集中地区的人群。其实现在嘉湖一带江西浙南人问题的严重性绝不亚于杭州和宁波]需要大力引入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而不是江西湖南餐馆、浙中南人开的什么烟杂店之类,这对提高某地的长远“人才本位”综合竞争力、改变当前高端产业比例及竞争力低于江苏的格局而言[南京的软件业务收入确实非常高,而且长远来看南京的高教对杭州有着绝对优势],是根本生命线)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3:38:47

我真的很担心,不仅为宁波担心,也很担心苏州的情况,大量的江西浙南人冲击浙北,大量的苏北安徽人冲击苏南,跟这些人混血后大大降低了本地的人口质量和档次(而不仅仅是体貌受污染)、以后浙北人、苏南人还能不能维持全国院士翘楚的地位?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3:42:47

姑苏一豆 发表于 2014-4-22 0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慈溪是热带吗,怎么现在都已经穿那么短了?这些人看上去都不像本地人,估计不是内陆苗蛮就是瓯闽人。 ...

畲瑶类的体貌确实比南岛类要强些、五官平整些(不得不民科说句:苗瑶还有O3-M7,好歹也是O3哦,大溪比昙石山,那肯定大溪女人稍微好些),这也就是浙西南人歧视浙南东部人、湖南江西人歧视福建广东人的资本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4:32:30

@Salomé

自卑的浙南衢州人竟然主动撞上枪口跟我谈姓氏,真是自讨苦吃,拿浙北东侧沿海的极个别一两个林姓之类(我前面《宗教人物在胶东驻足》一文也提过,妈祖文化对整个中国东部沿海都有影响,连胶东烟台、辽南大连都受到福建海神妈祖文化沿海北传影响而拥有较多的林姓(《大连湾妈祖庙》,但这些影响更多的是文化影响)的姓氏津津乐道说事,你不知道浙北嘉兴平湖靠海一侧的林姓比例同样也是偏高的么?哈哈哈哈哈,但个别一两个姓氏如何能改变人群的整体结构?难道今天林姓众多的大连人、烟台人、威海人,都长得像福建人?就算自己是林姓的胶东鲁东南和辽南人,如鲁南人林青霞、胶东青岛人林永健、2013年落马的山东烟台贪官林协生,难道都还能长得像他们福建祖宗?哈哈哈早混了十八代了,拿区区一两个华南姓氏的混入谈人种,简直幼稚到一定程度了:

北吴有个把华南来源的姓氏有什么奇怪的:《无锡姓氏来源及分布》,现代人群都是混杂的。
李氏:唐代无锡有李绅、李浚闻于世。宋至和年间李赓(其祖先为江南人)自福建邵武迁无锡,李赓孙为李纲,其后代在无锡繁衍达数百支。南宋初年,又有陈留人李传、李琳父子随高宗南迁,定居无锡北门。
尤氏,出于福建。原姓沈,五代时为避闽王王审知的“审”字子音讳,去水为尤。北宋始迁无锡。乡区以西漳乡尤氏为多。城郊尤渡里为尤氏聚居处。明初,尤渡里一修船户尤氏住太平巷,辛亥革命时分迁亮坝桥。

但是数量?比例?能和你们浙南人比?常染证据能证明浙北东侧仅仅因区区一个林姓等极个别一两个姓氏较多而与浙江中南部人聚类?

http://wu-chinese.com/bbs/data/attachment/forum/201404/21/135812a4ze1yy6h1qmvyde.jpg

你以为浙北西侧湖州等地就没有罗姓等同样是极个别偏江西、闽西的姓氏了么?那么湖州算浙西不算正宗浙北?laf





你一个浙南人竟然没自知之明到主动撞上枪口跟我谈福建,简直是自寻死路。畲瑶妹,你以为我不知道浙南衢州的福建姓氏数量、比例?laf

http://hi.baidu.com/woohsi/item/2b2c5c3e64e18cf7de2221b1

徐姓17.3万余人。龙游徐姓,汉阳朔二年(前23)江夏太守徐元洎,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太末。今计有2.1万余人。衢县(含柯城,下同)徐姓5.6万余人。五代时徐练,官于衢州,后代繁衍,余为龙游分支。开化徐姓,唐贞观年间,凌州刺史徐世镇偕季弟世光迁衢州信安郡开原乡(今开化县城),计有2.25万余人。常山徐姓2.8万余人,多为宋代衢县、龙游两县分支,部分为外地迁入。江山徐姓4.6万余人,主要为宋代龙游分支。
    郑姓12.1万余人。衢县郑姓5万余人,据《郑氏宗谱》称,三国吴征虏将军郑平于黄龙元年(229)镇守峥嵘山,为衢州郑姓始祖。龙游郑姓7500余人,一为宋嘉祐二年(1057)自信安分迁,一于宋末从浦江迁入。江山郑姓3.5万余人,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由浦江迁来。开化郑姓1.6万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唐武德四年(621)迁来。常山郑姓1.2万余人,一为开化分支,一为南宋淳祐年间从安徽祁门迁入。
    王姓12万余人。衢县3.2万余人,一支以五代王仁裕九世孙王体崇为始祖,原籍何处无考;一支原籍河南汴梁,王珉随宋高宗南渡迁来;一支原籍萧山,宋端平元年(1234)王僎始迁衢。龙游2万余人,一支于宋靖康年间,王旦八世孙王文卿,由丽水徙衢州化龙巷,后迁县北,另一支于宋端平元年,王烽因避乱由萧山迁来。江山4.5万余人,一支原籍江西南昌,南宋时王计始迁,一支南宋淳祐年间由金华迁来。常山1.35万余人,一支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从建德迁入;一支于南宋淳祐年间从安徽祁门迁入。其余清康熙、雍正年间由闽、赣两省迁入。开化8900余人,部分于清咸丰年间自江西上饶迁入。
    周姓9.48万余人。衢县2.39万余人,一支于元代由括苍迁入,一支由九江迁来。江山5.46万余人。唐周美任衢州刺史,秩满居江山;一支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由青州(今山东临淄)迁来;一支于南宋末自江西广丰迁来。龙游1.13万余人,一支宋末自兰溪迁来;一支由金华迁来。常山1400余人,宋乾道间由江西弋阳迁来。开化3500余人,原籍山阴(今绍兴),清康熙甲辰(1664年)始迁来。
    吴姓8.62万余人。衢县4.11万余人,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吴佑为刺史居衢州,后分支各处。其余为宋、元、明时络绎迁来。龙游1.4万余人。宋时吴峻,处州(今丽水)人。仕弋阳令,归经龙游县东卜居,其余皆宋时由蜀地迁来。江山1.5万余人,吴佑孙吴肃由常山分迁,其余为遂昌、江西南丰、福建长汀等地迁来。常山5800余人,吴佑后裔,从衢州迁来。开化91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宋时迁来。
    陈姓8.17万余人。衢县3.59万余人,晋代陈弘封信安侯,遂家于衢。龙游1.43万余人,宋孝宗时陈岩迁入;南宋末年,义乌人陈杉迁来。江山1.28万余人,于宋景祐年间由衢州分迁。常山9600余人,一支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由山东迁来,其余皆明清时自安徽、福建、江西迁来。开化91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宋时迁来。
    毛姓7.05万余人。晋代毛璩迁衢,今有1.25万余人,江山(5.06万余人)、龙游(3100余人)是其分支。常山1600余人,开化2600余人。
    余姓6.96万余人。五代时后唐翰林余元淳由遂安迁开化,今有3.2万余人,后分支衢县(2.07万余人)。江山为衢县分支,宋元祐间,余智崇始迁,今有7400余人。龙游计有7600余人,宋咸平年间,徽州人余旦为衢州教授,卜居龙游。常山1800余人。
    张姓6.87万余人。常山6900余人,其祖籍河南鄢陵,南宋景炎元年(1276)张鼎迁入。其余分别自元、明、清由闽、赣迁来。衢县为常山分支,有2.46万余人。开化有1.5万余人,原籍安徽祁门,唐长庆三年(823)迁来。龙游1.42万余人,南宋嘉定年间张杲自杭州迁来。江山有8000余人,一支于南宋绍兴年间自徽州迁来;一支于元至元年间由江西婺源迁来。其余为明清时自遂昌、兰溪等地迁来。
    姜姓6.12万余人。衢县1.38万余人,明洪武年间由豫章(今南昌)迁来。江山有3.54万余人,唐代由桐庐迁入,明分支衢县。龙游5700余人,一支于元初由江西迁入,另一支为明宣德年间由兰溪迁来。开化4500余人,常山1750余人。
    汪姓5.5万余人。开化2.96万余人,一支原籍江西婺源,唐天祐二年(905)迁来马金;一支于宋初自安徽休宁迁齐溪。衢县1.06万余人,源于安徽,先迁四明,唐末再迁信安(今衢县)。龙游3400余人,唐初由安徽迁来。江山4800余人,常山6700余人。

刘姓5.3万余人。衢县1.38万余人。一支于南唐时由歙县迁来;一支原籍洛阳,随宋室南渡寓衢。江山1.76万余人,宋时江苏彭城人刘希贤任江山县提举,遂家于此。龙游7900余人,唐刘俨原籍四川,为龙游县令,寓龙。开化6300余人,清康熙年间由福建建宁迁来。常山8200余人,北宋时迁来。
    叶姓5.14万余人。衢2.2万余人,一支于北宋末为避方腊起义来衢;另有一支宋熙宁时由处州迁来。龙游1.2万余人,唐时叶法善曾孙叶华由处州松阳迁来。开化99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宋绍兴六年(1136)迁来。江山6600余人,宋时青田县叶端任江山县令,子孙遂居江山;另一支于明成化年间,由遂昌独山迁来。
    方姓4.53万余人。大都源于严州桐庐。衢县1.82万余人,宋代迁来。开化1.62万余人,五代末迁来。龙游8600余人,北宋末年迁来。
    黄姓4.12万余人。衢县1.4万余人,宋皇祐年间黄文昌、文星、文旻三兄弟自南丰迁来。龙游7200余人,原籍江西,宋绍兴十四年(1144)黄最始迁来。江山8000余人,一支于明永乐初年由遂昌迁入,一支于清乾隆间由闽省长汀迁入;另一支于乾隆十一年(1746)由福建连城迁入。常山7800余人,于清代分别由安徽歙县,江西婺源、南丰、兴安,福建永春、建宁、永安等地迁来。开化4300余人,清嘉庆间由福建建宁迁来。
    李姓4.06万余人。衢县1.46万余人。其先闽之长汀人,始祖李?,唐代迁衢。元代淮扬(今扬州)人李太明,以金吾将军授衢州路总管,致仕卜居于衢。元末,李广源由安徽祁门迁来。龙游8900余人,宋时由寿昌迁来。江山6400余人,南宋乾道年间李焕由安徽黟县迁来。另有明清时从闽、赣迁入。常山6200余人,清初由闽、赣迁入。开化4500余人,原籍江西婺源,宋淳熙十三年(1186)李义始迁。
    朱姓3.73万余人。衢县1.43万余人,宋天圣年间朱寅任西安县主薄,后卜居此,另有朱熹第三子朱照于宋末任衢州统领,娶徐霖女,遂家于此。江山9900余人,一为衢县分支,元末明初朱廷宝始迁。一支于宋建隆二年(961)朱殷定自江西玉山迁来。龙游4700余人,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朱贞孺由池州青阳迁来;另一支源于婺源,宋末朱文远始迁;开化59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宋末朱声远始迁。常山2500余人,朱熹六世孙朱仕明从婺源迁来。
    胡姓3.58万余人。衢县1.14万余人,宋时胡应泽由汴梁迁来;另一支为胡瑗后裔,宋末胡宗陶由寿昌迁兰溪,明洪武时再迁衢。龙游7600余人,一支原籍永康,宋庆历二年(1042)胡则始迁;一支原籍福建建安,宋庆元五年(1199)胡新三始迁。开化6900余人,宋理宗时,胡达、胡百信从江西婺源迁来。江山3000余人,原籍安徽,元天历年间迁入。常山25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宋兵部尚书胡正靖康元年(1126)避乱迁来。
    祝姓3.53万余人。衢县9700,晋永嘉末,祝銮由河南迁安徽再迁信安(今衢县)。江山2.13万余人,南北朝时祝辂从衢州分迁。龙游3200余人,宋至道间祝汉始居龙游,何地迁来无考;一支于宋景德二年(1005)由括苍迁来。常山700余人,开化300余人。
    杨姓3.57万余人。衢县1.26万余人,唐盈川令杨炯孙杨承统迁居衢;另一支为唐僖宗时,杨向因功封信安侯,食采于此。江山1.14万余人,一支为唐代杨潭迁来,原籍无考;一支原籍江西南城县,清康熙年间迁来。龙游6200余人,一支为衢州杨向后裔,明洪熙元年(1425)迁来;一支原籍浦城,元末杨宗明官于建德,以乱不得归,明永乐间居寿昌梅岭,复徙龙游;另有清康熙初由闽省迁入的。常山2800余人,唐尚书杨锡之孙杨仲三为福建观察使,五季末,其孙杨福自浦城迁来;另一支原籍无考,宋绍定四年(1231)杨思问(字叔疑)知常山县事,遂家于此。开化2700余人,原籍江西吉水,宋淳祐二年(1242)杨德恒始迁来。
    江姓2.86万余人。衢县7300余人,原籍山阴(绍兴)南梁江世源为护军将军驻衢遂家于此。开化7900余人,宋江景房从衢迁开化。常山6600余人,亦以江景房为始祖。江山4100余人,宋元祐四年(1089)由开化迁来。龙游2600余人,五代末江景皆自山阴迁来。
    何姓2.36万余人。衢县7200余人,原籍建康(今南京),宋时何若始迁;另有清道光年间由兰溪迁入一支。江山7600余人,一支原籍江西婺源,宋淳熙年间何程任江山县令,子孙遂居此;另一支于清乾隆年间从江西临川迁入。龙游3600余人,一支为汉何休后裔,随宋高宗南渡,始居浙东,元初,何贵任遂昌典吏,始迁入;另一支亦于元时由淳安迁来。常山2500余人,原籍不详,始迁祖何宗文,宋咸淳十年(1274)为县主簿,始居此;另一原籍泉州,清顺治间何维祚始迁。开化2700余人,原籍江西婆源,宋末何泰平迁入。
    程姓2.21万余人。衢县6400余人,一支于南宋时程颐七代孙程文祯自河南迁来;一支源于安徽,分别于元末至明清迁来。开化1.16万余人,原籍安徽歙县,一支于唐大中年间迁来;一支于唐中和三年(883)程青始迁常山北竹(今开化北源村),元末有分支迁衢。龙游1400余人,明成化间程世禄由安徽绩溪迁入。江山1400余人,原籍徽州,程灵洗后裔程宗文元时避乱来居。常山1300余人,原籍徽州,宋时程华任常山教谕,遂居此。
    柴姓2.43万余人。衢县5300余人,周恭帝后裔叔夏,封崇义公,收掌二帝版权,就衢州景福院奉安,子孙遂家于衢,时在北宋初。江山1.29万余人,唐时福建柴仲珍始迁来;另一支为衢县分支,南宋初柴帮自衢分迁江山。龙游4000余人,开化1300余人,常山700余人,皆衢、江两处分支。
    邱姓1.82万余人。衢县6100余人,清代来自福建。龙游4000余人,明末邱启茂自福建长汀迁来,清代络绎再迁。江山3100余人。祖籍福建长汀,清代迁来。常山2500余人,开化2500余人,皆清代自赣、闽两省迁入。
    詹姓1.8万余人。衢县2700余人,始祖詹卜行,宋末自遂安东源迁衢城。常山3700余人,开化6000余人,皆为衢县分支。江山2500余人,原籍江西,南宋时迁入。龙游3000余人,原籍无考,明洪武间迁来。
    林姓1.78万余人。衢县6500余人,一支于明初迁来,原籍无考;一支于清同治二年(1863)自江西广丰迁来。龙游3600余人,皆于清代自福建龙岩、上杭等地迁来。江山3800余人,原籍福建莆田,元代迁来。开化2400余人,明万历中,林恒元由福建永安迁来。常山1400余人,原籍福建安溪,明万历间迁来。
    童姓1.94万余人。龙游6600余人,唐永隆元年(680)童文选由寿昌迁来,宋高宗南渡时童藻由萧山迁入。宋理宗时,童克俭自兰溪迁入。衢县7600余人,一支元初由兰溪迁入,一支由龙游童岗坞迁入。江山18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明洪武初迁来。开化2600余人,明万历中童大良从江山分迁。常山800余人。
    严姓1.7万余人。龙游2400余人,汉严光后裔,唐代严孰自余姚迁来,另一支于宋淳熙间自桐庐芦茨源迁来。衢县5200余人。宋淳祐二年(1242)严国光自遂安竹园迁来。江山6800余人,一支祖籍绍兴,北宋时严记任江山令,后居江山;一支原籍遂昌,也于宋时迁入。开化1300余人,宋至道间自遂安竹园迁入。常山1300余人,一支清初迁自福建浦城,一支迁自江西南丰。
    邵姓1.43万余人。衢县7400余人,宋高宗南渡时,政和人邵知柔,以直龙图阁奉祠寓西安,结庐菱湖之东(今城东)。另有二支亦于宋代自淳安、福建南平迁来。龙游2000余人,一支源于寿昌,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迁县北;一支源于兰溪,明初迁县东。江山2900余人,何时何地迁来无考。常山1200余人,其先邵溥随宋高宗南渡,始居临安,元元贞间邵周佐任承德郎衢州路判官,后卜居常山。开化800余人。
    傅姓1.61万余人。龙游6000余人,北宋时傅锭由河南济源迁来,娶赵抃女,后居县北,其余为清代自江西南丰、福建上杭、长汀等地迁来。衢县5500余人,开化3100余人,江山600余人,常山800余人,皆明清时陆续迁来。
    金姓1.4万余人。衢县5000余人,一支原籍徽州,唐末迁来;一支于元代从兰溪迁来。龙游3100余人,唐时由汴梁徙居兰溪,宋淳祐间迁来。江山3700余人,元初由兰溪迁入。常山1300余人,原籍安徽,元末明初迁来。开化900余人,宋理宗时由歙县迁来。
    夏姓有1.37万余人。龙游5000余人,周显德间夏延年由会稽迁来。衢县3000余人,宋时夏康仕衢吏,终于任,其后人夏明卜筑于此。江山29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南宋时迁入。开化1900余人,唐太和间夏季庚任信安令,秩满,居开化。常山800余人。
    廖姓1.36万余人。衢县5300余人,部分为清道光间自闽汀州迁来。江山4000余人,为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廖崇德后裔;另有清康熙年间从福建迁来的。龙游1900余人,开化2000余人,常山400余人。
    曾姓1.27万余人。衢县4700余人,原籍无考。龙游1750余人,其先江西南丰,后徙居上杭,清康熙初迁县南。江山2600余人,清代来自江西上饶、南丰、广丰、福建建宁等地。常山2300余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曾祝寿自江西南丰迁来。开化1300余人,清康熙间自福建迁来。
    姚姓1.2万余人。龙游2000余人,一支原籍徽州,宋淳祐间姚伯隆迁来;一支于清康熙间自兰溪迁来。衢县4600余人,一支于明永乐间从龙游分迁;一支于元初从开化迁来。开化3900余人,原籍无考,宋咸淳十年(1274)迁来。江山900余人。常山580余人,原籍余姚,明末姚文理迁来。
    翁姓1.14万余人。衢县6000余人,宋建炎四年(1130)翁时造始迁。龙游3500余人,均为唐翁洮后裔,原居龙游、寿昌两县交界处珏堂,宋初至明代陆续迁来。江山1350余人。常山、开化合计600余人。
    蒋姓1.02万余人。龙游2000余人,原籍阳羡,蒋廷泰随宋高宗南渡而居县北。衢县4000余人,一支于明洪武初由兰溪迁来;一支于万历年间由处州迁来。江山1580余人,南宋时蒋羽始迁。常山1400余人,无考。开化1200余人,宋嘉定四年(1211)从龙游分迁。
    吕姓1.045万余人。龙游2150余人,原籍山东莱州,宋天圣间吕敬简任临安尉,奉使衢州道,遂居龙游城;另一支于清康熙初年从福建上杭迁县南。衢县6700余人,南宋以前迁来,原籍无考;另一支为吕蒙正九世孙吕尹,明永乐间从洛阳迁来。江山600余人,常山、开化各500余人。
    洪姓1.02万余人,衢县4000余人,明洪武间洪盛源自安徽歙县贸易来衢。常山2360余人,清康熙间自福建永春迁来。龙游1700余人,部分于本世纪60年代初从淳安迁入,余无考。开化1600余人,江山500余人。
    舒姓1.01万余人。衢县8800余人,五代时舒久视始迁来。龙游1000余人,南宋初迁来,原籍不详。江山、常山、开化皆100余人。

----------

江西的我就不列了。江西浙西南本来就同文同种。

浙南瓯越衢州女人在我面前蹦跶?你以为我有兴趣区分瓯越和山越人?懒得区分而已。但你以为我不提福建就表示浙西南人跟浙南东部人有多大区别,简直是痴人说梦,还跟我谈区区一个林姓,laf,要不要我把衢、台二州的福建姓氏总量做一个对比,看看哪家更“瓯越”,哪家更“北吴”?你这名“就算江南徽州是山越我也笃定要和江南徽州爹抱在一起”、想通过抱安徽黄山大腿来抱江南大腿的浙南“吴越衢州”女人不是一直瞧不起“瓯越台州”么?咱们不比台州玉环、温岭这些地方,就说瓯越台州的仙居、天台这几个县,福建姓氏数量能和吴越衢州比?

浙西南人居然瞧不起浙南东部人,还抱“江南徽州”大腿。laf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5:01:08

Salomé 发表于 2014-4-20 09: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不是O2a么?

@Salomé

Sa小姐,看看本贴开头23楼的回复,到底谁惹上谁的,看清楚

要不是你这浙南瓯越女人主动造谣湖北O2a之类来跟我搭话,我根本懒得理你

别自作多情过头(ps:我对瓯越山越的内部区分真没兴趣,我只认为浙南人是福建人,甭管浙西南“吴越”人是不是瞧不起浙南东部“瓯越”人,哪怕我不认为北台和温州内陆比浙西南更接近福建。台州的天台、仙居,温州的永嘉等地,在姓氏构成上远不如浙西南“吴越”人接近福建。(至于江西来源的姓氏比例就不列了,温台跟浙西南比谁更“江西”“闽西”那是欺负温台了。:D)

也就天真好心的疁殇1958会因为你的那两下蹦跶而耳根软了以为浙南的东西两头真有什么了不得的天大的差别。laf

到我面前卖弄姓氏人种分子人类学?就你?浙南女人,歇歇吧。OVER

@姑苏一豆:事实上,从《复旦赵桐茂的遗传学文献表明浙江南北的差异确实是...》一贴来看,金华人在Gm上甚至比靠海的温州人更偏闽粤,你可以看一下这幅图:



浙北人(取样位于宁波和萧山)上海人苏南人(取样位于常熟和太仓)全都位于右子树,跟北方人群率先聚类。

浙南温州人(第43号群体)和浙南金华人(第48号群体)全都位于左子树,跟其他南方人群率先聚类,且金华比金华以东的温州人更靠左也就是更“南”,直接跟江西南昌人聚类(从姓氏也能看出。金华的江西型姓氏不比衢州低),而不是反过来。

这从身高分布图也能看出。浙西南人矮于浙南东部温州台州人(我说过,台州方言是北吴化了的瓯越语,网上包括吴语吧里关于台州方言是南部吴语中相对最近太湖片的一支的讨论有很多,你可以去看看。浙西南跟台州市区黄岩一带比谁更“瓯越”简直是自寻死路。但是台州大部分农村还是非常跟吴越文化不一样的,不是指人种体貌,还有文化等各个领域。东瓯国的国都在台州温岭,而不是温州。我始终认为浙南东部人的底层还是瓯越人,只是语言上受到一定的吴语影响)

http://wu-chinese.com/bbs/data/attachment/forum/201404/21/135917y4hkry4hzxecp4rh.jpg

温州人里有一些极其瓯越特色的长相,但也有一些更接近北方汉人(而不是华中)的,甚至像浙江籍女星汤唯这种(温州籍),其实汤唯的面部扁平度是非常高的,根本不像闽粤和浙西南人。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5:12:21

@姑苏一豆

这种扁平度稍高于一般广东福建人的畲瑶体貌,其实闽西北人也挺常见的。像福建南平籍女星叶一茜(与田亮结婚),就是

闽西北跟浙西南的姓氏确实也要比福建沿海人跟他们近

宁北泞 发表于 2014-4-22 15:38:50

致浙江中南部瓯越、山越文化圈网友(我没提你们境内的江西福建移民,江西福建移民确实不是你们那的土著):有些东西,不是你们说变就能改变的



再拿个别一两个姓氏挑拨和混淆视听也没用,因为总体格局摆在那:浙北人和苏南人近,和浙南人不同源。我不会竭力支持分省,但也请你们至少在吴语类论坛等地,能有点起码的尊重,而不是一跳上来就造谣和进行人身攻击(比如本贴里那个浙南女说的什么湖北O2a之类,令人鄙夷;另外,我本人除了这几个帖子认为有必要澄清情况,说明浙北人与浙南人的不同之外,也很少在其他场合*主动*攻击浙江南部的民众。这一点,58可以监督),就这样













发表于 2014-4-22 16:01:46

最后再说一遍,浙北人、苏南人,在心理(至少文化心理)上确实是南方人,种族上也大体是介于南北之间(但确实更略近北方。体貌受环境影响以及分子人类学上所谓“趋同进化”的影响,不能精确反映常染。浙北、苏南人的平均体貌[但对个体不能对号入座,这里谈的是平均],确实是比实际遗传结构要略偏“南”一些的[前面的图我也贴了]。这个我不解释),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其他族群,但相互尊重是个很基本的前提:就是,你别指望改变别人的信仰(比如地域信仰,比如江南是何处,比如宁波人、绍兴人,是不是浙北苏南人里的“特殊物种”,等等,这个,看看我前面贴的某某绍兴网友所发百度贴中其他绝大多数人的回贴就知道)。我记得剪径者兄对小5说过,想改变他人的思想,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XX是何处之类的问题,只要记住,XX在每个人的心里,就行。

本贴我只是随口说了句“南方无美女”,就遭到浙南女网友的莫名造谣攻击,完了又死缠烂打发一堆可笑的图片,这种事情,我希望
只发生一次,以后不要再发生。

发表于 2014-4-22 16:43:08

还有,浙江南北部分人群之间巨大的体貌差异,究竟是汉化程度的高低导致的,还是因为两者并不同源,这始终是困扰人的一个问题(所以,最初我们讨论问题的初衷,“瓯越”一词是没有歧视义的。是前面这个多次在百度贴吧搞浙西南对浙南东部的“人种”歧视而在贵论坛久久没被禁言[估计是站长的关系户?]的那个浙西南女人强行带动搞成了一个种族歧视话题)如果瓯越、干越确实与勾吴-於越同源,我就不会再针对浙江南部“吴语”人群,并为自己的“歧视”言论道歉。否则,我还是认为当前的“南吴语”定性和划分是不合理的,因为“南吴语”确实不是吴越语,而是被吴越语同化了的其他系属的语言

如果纯粹是因为汉化程度高低,缘何在浙北农村我见到的类华南人种特色的人,跟浙南的类华南人种者,体貌不太一样呢?(简单说,就是同样有百越特点,也“越”得不太一样。瓯越、闽越是一个系统,干越、邗越是另一个系统,南越、西瓯是第一个系统。)

我谈瓯越人、山越-干越人非北部勾吴-於越人起源,是后来才在语言上被同化的,这些,是基于这个观点。如果有人能证明浙北人中(特别是农村)的百越土著确实跟浙南一带的百越属于同一分支,纯粹是汉化程度的高低导致的两者体貌的巨大差异,那我不会再对浙江南部人有任何的所谓“歧视”。所以,瓯越人、山越-干越人的族属是个问题。但是从考古上看,瓯越人确实跟闽越同源,跟勾吴、於越国系统的越人(吴越)不同源,他们的语言确实是后来才被同化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浙南方言不属于吴语。这里真的没一点点歧视在此。前面若不是那只胡搅蛮缠的浙南女人,我根本不会参与这些争执和吵架。我骨子里还是可以接受理性讨论的

发表于 2014-4-22 16:53:38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浙南方言不属于吴语。这里真的没一点点歧视在此。
--------
我的意思是*最初*不属于吴语,只是后来表层上(如语音等)被吴语同化了。我最初谈瓯越人,跟前面那个整天在百度吧搞种族歧视的浙南女人嘴里的“瓯越人”意思是不同的,我只想说浙江南部人最初的起源在别处,而不是太湖-宁绍平原的勾吴国、於越国一带,只不过后来受到了些微语音等层面的影响(因为当前的语系划分很多是靠所谓语音来判定的,很多所谓南部“吴语”被划入“吴语”,也是靠的语音系统[比如浊音、比如知彻澄、端透定之类]、但其实语音这个东西真的很不可靠。徽语[山越语]不比南瓯语[南部瓯越语]的温州话更远离北吴语[吴越语],但仅仅因语音问题[浊音等],而南瓯语等被划入“吴语-南部吴语”,而徽语则不属于吴语;同理,浙江中南部、西南部、赣北上饶等地的语言,其底层到底是吴越语,还是山越、干越[赣越]语,闽北浦城的语言,其底层到底是吴越语,还是闽越语,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但浙江中南部的语言都没有经过严格考证而被划入了吴语,这才是令人疑惑的地方)

为什么勾吴-於越土著父系多O1,

发表于 2014-4-22 17:38:27

而浙江中南部土著父系多Oα3,N1*、O2a、M120下的某些分支等呢?

这是我为什么怀疑江西东北部上饶、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浦城等地原住民的瓯越、山越-干越人跟浙北苏南原住民吴越人不同族属和源流、怀疑浙江中南部方言最初的底层不是吴

语的根本性原因

可以说我最初谈“瓯越人”一词,是没有任何种族歧视意味的,倒是 @姑苏一豆 你给我介绍的那个“衢州话”吧里,通篇充满了这名浙南衢州女人对所谓浙南东部“瓯越人”的歧视。这

个词遂由完全中性词,变成了一个歧视性用词。可笑的是,该论坛的标准是十分多样化的,该名在其他多个论坛以及本坛多次对其他网友实施人身攻击、以及对“浙南东部”“瓯越人

”实施攻击的浙南西部女常年出入论坛无阻照样不被封,满论坛充斥着的初级语言学水平的打手马仔类“超级权限狗”却可以随意对本人行使封禁权,呵呵呵

发表于 2014-4-22 17:58:57

搞封禁之类只能说明封禁者心虚可笑,(封禁原因估计是“地域、种族歧视、人身攻击”之类)。当然了,这个一碗水是不能端平的,肆意造谣和人身攻击的86年浙南老女人俞某却可以继续在此游弋继续搞一堆民科等等。












真奇怪,贵论坛是插科打诨调侃类论坛么?反正不是正规学术研讨论坛。看看先搞人身攻击和造谣的恶毒女人却不被封,还击的却被封禁了,laf,果然满坛低能权限犬

发表于 2014-4-22 20:39:17

分子人类学论坛热议话题,欢迎来偷窥

请教:诸“南部吴语”地区原住民的形成过程?

亦即:分子人类学目前能否解决浙江中部、南部地区原住民及其方言的源流及划分问题

1、浙江南部丘陵东侧地区原住民瓯越人,其族属主体上究竟是来自太湖平原北侧or宁绍平原+太湖平原南侧或者说是来自勾吴或者於越人,还是来自跟福建地区原住民较近的一类族群,如“七闽”等(考古上认为,瓯地的早期文化面貌跟闽地近)。抑或最初只有瓯人(那样何光岳就真得笑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瓯越人。瓯越人是瓯人被於、干越同化所形成的一类百越分支(跟闽越类似,系古闽+东部百越形成的复合人群)

2、浙江南部丘陵西侧地区原住民,其主体为山越还是跟江西北部的干(Gàn)越人较为接近?我个人认为汉代早期的所谓“山越”应该是於越和干越混杂并伴随了少量遁入山林的汉族平民而结合形成

合起来就一个问题:从分子人类学上看,太湖地区及苏中扬泰等长江北岸的原住民越人,与浙江中部、南部的早期居民,是否为同一族系?浙江中部、南部的早期居民,到底属于O1系统么?还是《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所谓“七闽”中七大分支里的瓯人(浙南东侧)、畲家(浙南西侧)?O1是很晚从别处迁入浙南的?伴随着瓯人、畲家被同化成瓯越(瓯人+侗台)、山越(畲家+侗台)的过程?目前被划为“南部吴语”的这些浙江中部、南部方言,从底层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来看,与太湖吴语有异的那部分,是来自哪些底层人群?

吴语各个片的分区,是因为其各自的特色底层不同,还是因为汉化程度深浅所致?太湖吴语和浙江中南部吴语的分区,纯粹是因汉化程度深浅所致么(因当前有些网友搞不清这个,以为南北吴语的划分是以含化程度深浅来分的,而不是底层不同。否则如何解释为何北吴父系Y-SNP多O1a1-P203而浙中南却多Oα3-F375而少P203、与福建类聚的问题?说明所谓“南部吴语”的底层是否来自勾吴-於越人本身是有问题的。南部吴语更像是被勾吴-於越语同化了的其他底层的语言)?还是因底层有异?另若是因汉化程度深浅,如何解释浙江中南部各“吴语”内部之间两两也不能通话的现状?是因纯粹的地形因素所致么?还是因为浙南东侧和浙南西侧的原住民具有不同的族属?

目前的分子人类学进展能否解决这些问题?@baiyueren

发表于 2014-4-22 20:40:22

或许有些人倾向于浙江中南部和福建的O1也是其土著(不知哪些人持此观点。polyhedron?不清楚),非由太湖平原or宁绍平原周边和江西鄱阳湖平原等地迁入。不过我目前还是没搞清楚,即使复旦或其他某些有关方面认为O1不是从长江下游和江西北部一带扩张的,而是有多个扩张中心,亦即认为旧南“越”、雒“越”、瓯“越”、干“越”、闽“越”、山越等东南及华南族群分布区的现测O1也是来自其各自原住民成分(其实我个人是认为这些带“越”字的人群是有两两不同的底层的,广东福建的O1很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迁入的,尽管广西的未必。

早期一些文献所谓华东偏南一带的O1=东“越”,两广泰国和福建内陆地区的O2a=西“越”之类纯属文字游戏,这从根本上就说明“百越”本身确实只是一个地理方位上的泛指,而不是真正的种系概念。而且这些被称作“越”的人群很可能还不止携带O1和O2a这么简单,部分O3[不一定光是部分东南M117和N6簇,其他常见O3都有可能存在部分分支]和N1*、Q-M120,很有可能极早就融入并参与了这些被称作“越”的各色人群,比如管理员也在以前的“炎黄一号”那个帖子中亲口说过“(至迟至)战国时期的扬越中已经有一定的M134xM117的混入”),那么

有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长江下游的O1,跟浙江中南部及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地的O1,属于较近的同一晚期下游亚型?或者说,有没有下游标记能区分出於越、勾吴一带的O1,和鄂东赣北的扬越-干越型O1,以及浙南福建的瓯越-闽越特色型O1?来判断其源和流?浙南O1在下游上跟北吴O1近还是跟黄山江西或福建的O1近?我个人预判鄂东赣北一带可能有较丰富的亚型。

若没有,则“南部吴语”的语言学划分定性、亦即所谓“南部吴语”到底是真实存在的概念,还是个伪概念,将很成问题。我个人一直很怀疑所谓的“南部吴语”原初的面貌到底是不是吴越系统的,我认为不是

近人章炳麟是不认为存在所谓“南部吴语”的。或者,是由非勾吴-於越语的其他底层的人群,被勾吴-於越语影响和覆盖后,才逐渐转向和纳入吴语体系的,换句话说原生的吴越语仅在宁绍和太湖平原,而不包含浙江中南部。

乌程仔 发表于 2014-4-22 20:49:37

本帖最后由 乌程仔 于 2014-4-22 20:50 编辑

宁波泞长篇大论写了这么多人类学,只是流露出他一颗偏狭的心,偏执狂。

发表于 2014-4-22 20:56:28

@姑苏一豆:事实上,从《复旦赵桐茂的遗传学文献表明浙江南北的差异确实是...》一贴来看,金华人在Gm上甚至比靠海的温州人更偏闽粤,你可以看一下这幅图:
---------
我在给你换言之吧,衢州还在金华以西,人种上肯定比温州、金华还南。至少从姓氏结构上,我根本看不出浙西南的福建型姓氏数量少于浙南东部,浙西南衢州一带的福建姓氏,绝对还高于温台内陆。

浙江南北人口源流、语言源流差异巨大,这只浙南江西妹赤佬还整天讽刺嘲笑浙南东部还想抱北吴还有黄山(徽州)大腿,还伪造别人地方的姓氏排名(我发的官方链接版的姓氏排名一记头直接戳穿,郭巨林姓根本进不了镇海大姓行列[该姓的问题我记得我跟你也很早在私信里还有那个严的那个《提供些炮灰》一帖中详细说过,更别提前十了,而且也就区区一个林姓这极个别一两个姓,别的根本一个都拿不出,跟浙江中南部那成千上万个福建姓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和性质区间。此人的造谣委实可谓可笑),还整天在那个百度吧攻击“瓯越”,真是自作聪明得过头,前面143楼非常清楚,浙南人和浙北人根本不同源,其差异(包括姓氏差异)甚至远远大于苏南苏北差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8a6ca0100e6f5.html

教育部最权威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朱泓等人编著的全日制本科生《体质人类学》教材一书中的选段:

我国现代居民的人种类型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证明我国南北两方汉族在群体遗伟学上存在着某些差异。据我国学者研究的结论,按照血型基因频率的不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汉族居民大致以北纬30度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北方类型中包括居住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以及浙江北部的汉族;南方类型中包括居住在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以及浙江南部的汉族。联系到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古代居民中曾经存在着大量南亚蒙古人种成分的事实,我们可以设想,南北两方汉族之间在体质特征和遗传基因上的差异,大概是由于南方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吸收、融合了更多的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血缘成分所致。但是,作为汉族群体遗传基因的主流是一致的,无论是北方汉族还是南方汉族,他们的主要种系都是东亚蒙古人种。

苏北苏南差异大还是浙北浙南差异大,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我介绍。简直就是铁的证据

哪容得抵赖,可笑的浙南癞子

发表于 2014-4-22 21:05:01

乌程仔 发表于 2014-4-22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宁波泞长篇大论写了这么多人类学,只是流露出他一颗偏狭的心,偏执狂。

比你不偏执但什么都不懂强

该论坛本身就是业余级,看看几个扛着高级头衔斑竹头衔的人的发言就知道这些人什么货,呵呵

再看看给你这么个程度的人搞了个“姑姑”头衔,可见你的学识水平、档次在这些人里都已经是“挑头王”了,剩余那堆更是可想而知,像那个什么什么知府的,公务员出身,体制里的,搞公关的,靠关系户而不是靠语言学专业水平来混吴语论坛的,看看就知道,这档次,上论坛主要就是从事些城关类工作的,根本成不了吴语圈里真正中坚力量的人在你们这个论坛挥动权限狗大棒,你们论坛就这档次。

另外,老子来这是为了写给第三者,可不是写给你们看的,以正视听,到底特么什么叫做浙北人的正解,那些不想做浙北人的可以滚回浙西、沪南去,但想把我们浙北人跟浙中南人拉到一起,降低城市综合竞争力,门都没有

发表于 2014-4-22 21:13:01

乌程仔 发表于 2014-4-22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宁波泞长篇大论写了这么多人类学,只是流露出他一颗偏狭的心,偏执狂。

老子就不爽浙南江西人来浙北打工污染人种和经济文化,怎么了?你有本事叫你那帮江苏南部兄弟别去歧视“港拨白完”啊,我去,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什么逻辑?吴语类帖吧的江苏南部那帮人因为仇视“港拨”还有“白完”,特别是那个叫“荧惑守心”的常州人,为了歧视港拨白完人,连所有北方人都一起厌屋及乌连带受罪,一帮吴语圈苏南人因为讨厌港拨白完,宁可跟根本与吴越不同源的浙南猴子混在一起也要坚决把浙南人拉进来一起“大吴越”,你怎么不去找找他们?你怎么不去怪罪这帮人对北方人、对“港拨白完”人的所谓“歧视”?那帮人污染的还只是江苏南部的文化和语言,但在人种体貌上污染总归不如猴子北上污染严重,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居安思危,你既然这么喜欢江西福建浙南哪天叫你老家大量男男女女跟江西福建浙南人通婚生出一大帮猴子,你会满意了

学会将心比心

发表于 2014-4-22 21:15:45

姑苏客这个多重身份祖籍的50岁金山老头简直就是个垃圾,不仅文化学历程度差而且智力也非常不行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吴越美女最多的是哪里?